不可避免的亲子冲突,你真的会处理吗(修改)

早上,爸爸妈妈要急着去上班,5岁的小乐还在磨磨蹭蹭不肯起床,左哄右哄,终于起床穿好衣服,好不容易洗刷完了,吃饭又闹起来。

一边是着急出门/有事的父母,一边是丝毫不配合的孩子,这样的场面,家里有娃的家庭每天都在上演。

我们习惯了遇到冲突时,一定要分出输赢,在亲子沟通中也是一样。这种“非赢即输”的观点造成父母们陷入左右为难的困难——对孩子究竟是该严厉(父母赢),还是该宽容呢(孩子赢)?

在父母效能训练(简称P.E.T)中,解决冲突的两种方法,即输和赢,称作第一法和第二法。每种方法中都会有一个人赢,一个人输,即一个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另一个人没有。

第一法:父母赢,孩子输

父母与孩子面临一个需求发生冲突的情况,由父母决定冲突的解决方案,并宣布这个决定,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它。

一个下雨的早上,10岁的女儿要去上学了,父亲说:“宝贝,外面在下雨,你需要穿上雨衣”。而女儿说:“我不需要雨衣,我讨厌那件雨衣。”如此几番讨论,女儿始终不想穿雨衣出门,而父亲又不希望女儿被雨淋湿后生病,最终,父亲说:“如果你不穿雨衣,我就不许你出门。”此时,女儿只能屈服,但是她很生气。

父亲赢了,女儿输了。女儿面对父亲的威胁,只能屈服。

在这种方法中,父母不体谅孩子,不尊重孩子的需求。

第二法:父母输,孩子赢

同样的冲突,第二法的表现是这样的:

父亲说:“宝贝,外面在下雨,你需要穿上雨衣”。而女儿说:“我不需要雨衣,我讨厌那件雨衣。”父亲不想继续讨论下去,害怕发生冲突,最终,父亲说:“好吧,我投降了。那你就不穿雨衣去学校吧。你赢了。”

女儿达到了她的目的——她赢了,父亲输了。

在这种方法中,孩子不体谅父母,不尊重父母的需求。

以上两种方法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会有一个人感觉被挫败,并且会迁怒于造成他失败的另一个人。两种方法都涉及权力斗争,为了获胜而不惜使用他们手中的权利。

那你是否知道,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一种没有输赢的方法?

第三法:父母与孩子没有输赢

在这种方法中,没有任何一方会输。这是一种双方彼此对最终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法。

来看一下,使用第三法如何解决“雨衣问题”:

父亲说:“宝贝,外面在下雨,你需要穿上雨衣”。而女儿说:“我不需要雨衣,我讨厌那件雨衣。”……父亲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矛盾。你不想穿你的雨衣,但是我肯定不想让你感冒。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女儿:“或许我可以借一下妈妈的旧雨衣。”女儿最终得到妈妈的同意,穿着妈妈的雨衣出门了。

父亲和女儿通过商议,用一种双方满意的方式解决了他们的冲突。

我们来总结一下三种方法:

第一法中,孩子被迫接受父母的方案,对父母产生怨恨,在执行方案时,孩子没有什么动力或愿望去执行这个决定。

而父母也需要花时间来检查孩子的执行情况,唠叨、提醒、督促。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感到不公平。

第二法中,孩子总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对这些孩子而言,“我”是第一位的。他们学会了用发脾气、让父母感到内疚等方法。

而且孩子的要求有时候是错误的,像上面的案例,这个女孩淋了雨说不定就会感冒,继而影响上学。

使用第三法时,父亲积极倾听女儿的想法,尊重了她的感受,并没有粗暴地打断孩子,或者严厉地要求孩子必须穿她自己的雨衣。

父母与孩子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既尊重了孩子的需求,也尊重了父母自己的需求。这是双方都同意的,孩子有了更大的执行决策的动力,父母不需要再唠叨、督促他们。而父母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节省了执行过程中的时间。

你们说,是不是第三法更有利于亲子沟通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可避免的亲子冲突,你真的会处理吗(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