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七)

      今天阅读了《做最好的班主任》中的第一辑第三节《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素养》中的《童心: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和《爱心:对孩子的依恋之情》。

      李镇西老师在第三节中提出的班主任素养一共有六个:童心、爱心、责任心、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素养,更是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李镇西老师把童心和爱心这两个方面的素养放在了首位上,我想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和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素养了。

      李老师在文章中说道: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横情感的心理基础。和孩子在一起,我们的心里总是年轻的。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保持和谐一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让自己具有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思维,儿童般的纯真。

      苏霍姆林斯基老师在《教育的艺术》中也曾说道: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

      读着李老师的这两篇文章,我在思考着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生涯,虽然也和孩子们成为了朋友,但是离着李老师的童心和爱心却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和修炼的。

      其实很多道理我们作为老师都很明白,包括李老师说的成为孩子,拥有和孩子一样的心灵和情感,但是我们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我们和优秀老师最大的差距其实在于行动上,有了思维,因为我们意志不坚定所以我们总是被生活或者繁琐的事情所限制着,我想这就是因为我们教育理想和信念不够坚定导致的。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和标准去要求孩子们,这只会导致我们离他们越来越远,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好教的原因之一。

      我们深刻反思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一届不如一届好教。每一届孩子都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常常却用几十年不便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去教这一届届不同的孩子,这难道还看不出这些问题吗?

      但是李镇西老师在这两篇文章中给出了解决的方法,那就是永葆一颗童心和爱心,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了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样才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可。

      其实想一下,孩子就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纯洁善良的。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成长上,他们就越能够对我们敞开心扉,当我们相互信任的时候,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就会慢慢地从内到外地激发出来了。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越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维度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够打动心的深处。

      是啊,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和温度的教育都是伪教育,所以我们不要抱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这些都是外在的,只要我们对教育和孩子充满着热爱和激情,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美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