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印章)——读后感

图片发自App


我是个初学写作者,去年九月偶尔从一个聊天群里点开一个链接,发现是能随心所欲写作的平台。于是就下载,从此就开始尝试着各种体裁的写作,由于没有一点写作基础,所以都是瞎蒙,冒写。后来一个文友把我拉到临渭区作协群里,在作协群里我看到很多专业老师写的文章,尤其是有个网名叫清风徐来的人,他发到群里的小说,散文链接,我都要点开看看,发现他的文笔细腻,朴实无华,农村题材比较多,接地气,初学者嘛!又是从农村长大的,总想多阅读与自己生活接近又容易理解的文章,当然也是希望能从中学习一些写作知识。在作协群里,我看到很多高手写的文章,但不敢随便添加好友,怕人家拒绝。由于很喜欢清风徐来的文章,抱着试试的想法添加他好友,还好,他同意了。我很荣幸的成为他微信好友,我当时很高兴,就赶紧打开他的微信圈里,发现能看到他写的很多文章,有时间就去看他微信圈,希望从他的文章里能吸收一些文学养分。从看他的文章才得知他的真名叫徐玉虎,是个中学老师。

慢慢的,我就和徐老师有些熟悉了,就把我试写的第一篇小小说发徐老师看看,希望他能给我指点一下。我记得他看了我的文章后给我说:“你还得多读,多练,小说情节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多亏徐老师给我指点,我后来写小说少走了很多弯路。

今年夏天,我在微信里看到徐老师的散文集《村庄的印章》 出版发行了,我抱着试试的态度,给他索要一本,没想到他欣然答应了。正愁没有好书看的我,当时就高兴坏了,就赶紧按他说的地址,打车去宣化路,当我看到徐老师拿着他亲笔签名的《村庄的印章》这本书,站在宣化十字路口不远等我,当时很感动,如获至宝的把这本书拿回家。

我回家要做饭,就先把书放到桌子上,老公一眼看到书名就被吸引住了,很爱看书的他,就赶紧翻看,结果他看得很入迷,当天晚上他就看了几篇文章,也不知道他几点睡觉的。第二天他上班临走时一再叮咛:这本书写的很好,千万不要借给别人,怕人家不小心把弄丢了。

老公上班后,我和他错开时间看这本书。开头那段“泥土的记忆”时光淹没了村庄,却封存不了记忆,那曾经的一个个物件和景象,时不时的突显在眼前,带着泥土的清香,让人难忘,令人回味。这短短的几句话,却浓缩了我们这一代从农村长大的人心语。接下来我看到《豆腐房》那飘来的豆腐香味……《烟雾袅袅的故乡》《老屋》《麦秸积》里面都有我曾经用过的物件,父母那些熟悉的干农活动作,还有奶奶爷爷的声音,以及儿时的玩伴和左邻右舍的模样,依稀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又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家乡,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愁。

我老公捧起《村庄的印章》这本书,就像拥抱他的故人,也好像是拥抱他的童年。他看得很入神,也很激动。平时不善言谈的他,每当看完徐老师的一篇文章后,就滔滔不绝的给我讲文章里内容与他的童年,他说,文章里叙述中有好多地方与他有共鸣之处,也是他想说的话。

从小在渭南贠张村农村长大的老公,由于世事变迁,村里的土地不断的被占用完,当年的老村庄以及农田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很怀旧的他,总是很遗憾。所以,当他阅读徐老师写的文章,勾起他对儿时记忆里的点点滴滴,不由自主的跟随着作者的笔下进入《蝉趣》《打“猴”》麦秸积里捉迷藏的场景与画面中,他说,他小时候玩的游戏与作者笔下的描述大同小异。

有天晚上我看到老公看文章都流眼泪了,我心想不会吧?散文他竟然能看哭?我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完了那一篇文章后,就把书翻到《断肠3.29》这一篇文章递给我看,我看了这一篇文章后,心情也很沉重,看到作者失去亲人后的那种痛,想起我也是十六岁那年就失去母亲的。

爱看书却又不会写文章的老公,很羡慕作者把曾经的经历储存在记忆力,数年后用文字来诠释他当年的喜怒哀乐,开心了自己,也美醉读者。

徐老师这本书,虽说是散文,却像一本小说,好像是写他的人生自传,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有童趣,亦有痛苦,有生活的艰辛,还有他积极向上的态度,真实的抒写了他的人生岁月沧桑。

一本书,让我和老公都沉浸在遥远的回忆里,步入中年的我们,跟着作者笔好似又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重踏儿时的足迹,触摸昔日的印迹。就像看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再次嗅一嗅乡土气息,在优美的文字里,品冷暖人生,在作者书本字里行间中感受着另一种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村庄的印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