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溪纪事:(005)故乡的美食——氽肉皮

        春节将近,作为江南传统年货食品的油氽肉皮开始在城乡农贸市场上市了。颜色全黄、大如锅盖的油氽肉皮,水发后,或爆炒韭黄、或烧三鲜汤,都是各地酒宴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油氽肉皮美味,但制作工艺也相对复杂,非一家一户所适合完成。油氽肉皮要经历净、晒、捂、氽四个阶段。净,即要清洁好生肉皮,去除背面的油膘脂肪。晒,要将清洁好的生肉皮晒到九成五干。捂,将生肉皮放在60℃左右的的油锅中,用文火捂3小时后冷却。氽,将捂好的肉皮逐块放入约100℃油温的油锅汆,肉皮胀发用铁钩拉伸平整后即成油氽肉皮。

        改革开放前,没有什么农贸市场出售油氽肉皮。春节想吃油氽肉皮,人们开年之后就要准备。将平时买的猪肉上的肉皮剥下来,去除背面的脂肪后,挂在墙壁上阴干。待到春节前夕,将这些积存下来的肉皮拿到镇上的饭店加工,就能得到油氽肉皮,为春节的饭桌上添一道菜。

        因为父亲的职业关系,我的童年基本在镇上的饭店渡过。每到春节前夕,饭店加工油氽肉皮,饭店的职工子女一般都在现场,帮些力所能及的小忙。

        每当有村民拿来加工的生肉皮,我们都细心帮他们用铁丝穿好,并挂上一个铁皮号牌(号牌是取货的凭证)。待生肉皮将一个直径2米多的大铁锅装满8成,就进入“捂肉皮”程序。当然,这是大人的活,小孩子们自是在外面疯玩,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明天下午氽肉皮。

        第二天下午,氽肉皮现场,干活的大人们各就各位,小孩子们也占据了有利位置。冒着青烟油锅里,一串肉皮迅速变大变厚变长变白,一股肉香喷薄而出,“刺喇”一串吸口水的声音响起。

        因着各家保管的不同,肉皮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放下去多大,拿出来还是多大,或只是上面多了几个小泡,那是僵了;有的放下去,伸长卷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巨型葱管;有的放下去,迅速变大变厚变白,在铁勾的拉扯下,变成了一块相对平整的油氽肉皮。这时,小孩子们的眼睛都瞪了出来。

        氽肉皮的大人是善解人意的。铁勾在不经意间一敲,油氽肉皮的一个角掉了下来。刚炸好的油氽肉皮,鲜香酥脆,实在是那个时代的无上美食,小孩子们的最爱。

        油氽肉皮要上餐桌,必须用水泡发。割下需要的肉皮,用重物压在水里,慢慢泡发。有些人心急,直接用热水泡,那就出问题了,肉皮的外面都泡烂了,里面还是干的,水分来不及渗进去。

        泡发的肉皮,按需切成二三厘米宽五六厘米长的长方形,或入锅爆炒、或作汤锅、火锅的菜料,入口软嫩有嚼劲,饱汲汤料的肉皮别具风味。

        于是,爆炒韭黄肉皮遂成某些地方的一道乡愁。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溪纪事:(005)故乡的美食——氽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