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内外,现实与梦想间的一场博弈

《围城》是作家钱钟书的大作,第一次读这本书,应该是在30年前,那时候还在待字闺中,不知道恋爱的滋味,也不懂婚姻为何物。

记得那时候对故事中人物的很多思想不理解,不理解方鸿渐为什么不找唐小姐说明原因,挽回自己的爱情?不理解孙柔嘉爱方鸿渐,为什么还要时不时与他呕气?

那时候,对于书中的故事是懵懂的,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因此,第一次读这本书的印象并不深刻。

前段时间回老家,看到小侄买的这本《围城》便拿来再读,虽然第一次读的时候,人物关系都没捋清,但各种渠道对大名鼎鼎的钱钟书都有过详细介绍,当然,少不了对“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的《围城》有很深刻的点评。

所以,对这本书的故事大概也就有了提前了解,读完后不免感慨: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围城》围绕着方鸿渐出国留学归来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来告诉读者,方鸿渐是如何想进入婚姻围城,婚后又如何被婚姻这座围城所困扰而又急于想逃脱。

从造假文凭到归国轮船上与鲍小姐的交往,以及后来又与苏小姐、唐小姐之间感情周旋,最后,却和并不是真爱的孙小姐走进结婚殿堂。人生充满了变数,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座围城?

婚姻与工作,学习与娱乐,陌生与熟悉,成功与失败……所有的关系都是一种得不到想得到,得到了又被其羁绊的围城。

得到之前我们无比向往,得到之后却发现真相远不及想象美好,于是就有了那句名言: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我主观意识上是不喜欢方鸿渐的,他的身上还不如赵辛楣身上的亮点多,他虚荣,优柔寡断,对待感情不专注,对自己的婚姻缺少主见。

在和鲍小姐的交往中,就埋下了他感情上没有原则底线的伏笔,明知道鲍小姐有未婚夫,也知道对鲍小姐的感情不是发乎情,而是出于“欲”,但他依旧没有抵住诱惑,这也成了后来苏小姐借唐小姐打击报复方鸿渐的罪名之一。

对唐小姐方鸿渐算是真爱,他们的分手成为方鸿渐心头不能释怀的痛。但他们的分手也是因为方鸿渐自己玩世不恭,咎由自取。最后沦落到三闾大学当一名不被重视的副教授。

在三闾大学,面对孙小姐的追求,方鸿渐本意上是看不上孙小姐的,但虚荣心又让他舍不得拒绝孙小姐的频频示好,于是一步步陷入孙小姐营造的爱情之网,最后,稀里糊涂和孙小姐订了婚。

结婚后,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孙小姐也不再是原来那般的小鸟依人,变得猜忌,言语刻薄,再加上婚后双方家庭互不相容,家人亲戚多次从中挑拨多事,更让两个人之间争吵不断。

方鸿渐是那种真才实学没有,却又清高孤傲的人,虽然玩世不恭,但又没有完全泯灭良知,一心想成为大人物,却没有做大人物的能耐。后来方鸿渐也渐渐被现实磨砺的不再那么棱角分明,但,此刻他的生活已经一地鸡毛。

现实生活中,类似方鸿渐的人有很多。他们的性格中有很多矛盾性,即想投机取巧,又觉得有损道德,即爱慕虚荣,自己又没真本事。

《围城》最大的成就就是给我们呈现了人们所不愿正视的生活真相,我们从小说中每一个人物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每个人都能通过书中人物看到自己灵魂深处藏着的那个不愿示众的真实自己。也许,这就是《围城》这本书享誉中外的文学价值所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内外,现实与梦想间的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