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碓

“碓(拼音duì )”,《新华字典》给出的解释是“捣米的器具,用木、石制成”。多一点的解释就是“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去掉下面石臼中的糙米的皮。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用杵捣米”。

鲁西南地区农村用的“碓舀子”,就是一个简单的碓。“碓舀子”即“V”或“U”型状的圆形石头中间凿个圆形的窝,和一根楔有木头把的、半圆球形状的、石头碓头组成(也可以说是蒜臼子的扩大版)。它主要作用是確谷子,把谷子外面的皮壳去掉,成为小米。家境好点的人家,也可以把新收的麦子,一次适当放入些麦粒到碓舀子窝里,人蹲坐在碓舀子旁,一手抓起碓头的把(力气小的,可以双手抓碓头的把),一下一下確窝里的麦粒,到麦粒脱皮,成麦仁后,就可以了。麦仁在吃不上白面的年代,绝对是高级食品了。另外,也可以確其他东西。

我家乡农村冬天要喝红汤的羊肉汤。羊肉汤的红汤就是“生羊油加上煮羊肉时,放入一同煮的当地产的红辣椒”,放到碓舀子里,混合確成的。在滚开的羊肉汤里放入確好后的羊油,化开后,就变成红汤了。我自己在家做红汤的羊肉汤,因为没有碓舀子確,改用刀剁羊油和辣椒,但做出的红汤口感比较差,还是碓舀子確的好。问题是到哪去找砘舀子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西南方言杂谈-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