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王阳明心学(之二)

王阳明心学之真相分享


      王阳明此生仕途跌宕起伏,命运多舛。在贵州衣不蔽体,居无定所。环境最为艰险。阳明年谱中说:“处于万山丛棘之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鴃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这对于身体一直不好的书生王阳明来说,绝对是生死考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苦难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就是难以忍受的苦难,而对于心存高远的人来说,困难是最好的大学!

      恰恰是在这个艰险的环境中,王阳明能够有时间沉思静心,他把自己融合于天地之间,思考人生的终极价值。那么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是心!王阳明设想要是圣人也处在这个环境,应该怎么去做,后经思索再三,认识到“精粗一,内外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终于悟出“心即理”之道,“格物致知”之旨,“吾心光明,夫复何求?”这就是名震中外的“龙场悟道”。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已经完全超脱得失荣辱、生死之念。之后便提出了他的“知行合一”之说,并奠定了“致良知”的理论基础,后来进而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

        王阳明历劫修行、宿根深厚。此前对成圣的探索是一个量变的渐进积累的过程,而在被贬贵州龙场的时刻,促进了他的思想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过程。绝地中悟出宇宙真理。究其立据有四:

    1、见人被欺,心生不平,人我一体也。

    2、见畜被宰,心生不忍,畜我一体也。

    3、见物被毁,心生不安,物我一体也。

    4、见昼夜变,悟命不断,生死一体也。


      此即一心三藏,天地万法万相唯一人一念变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智慧光明如日中天,遍历十方三世恒沙界,堪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真经宝藏。

佛在《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怎么讲啊?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劫的功德无量倍。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金银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任何无量劫的国王、将相、元帅,没有你的福报大,没有你的功德大——万分之一,无量分之一都不足以比拟。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大根机人闻道,即闻、即信、即悟、即证、即勤而行之;中根之人闻道,得到解脱知见;下根之人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孟子讲“人人皆可尧舜”,心学认为良知人人都有,不需要外求,它是我们的本性。佛家讲: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所以,致良知就是要把人的本性良知,推广到万事万物,才能达到天地一体,通晓天理的至真境界。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这就是讲,佛菩萨圣人与天地万物同一体性,由此,儒释道皆是我心的妙用,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大道,这就是理事不二。二氏,就是理和事,如果用来为自己谋私即是小道~外道魔像。阳明心学跟究竟义佛法相通之处,即是立足于人的内心,是襄助人走向成功,走向圣人境界的力量。


    从《王阳明心学》《传习录》等看,王阳明一生的经历也是自心取自心;悟道以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人称为“三不朽圣人”,用圆实佛法圆融心学的精华,有助于儒释道升华为大乘佛法一心三藏如来藏。

(济南右当开 2021.3.10)


分享:

      阳明心学之精华所在,就是良知、修德,两者并存。

      何为良知?中国古人称为“真理,”而佛经说为“觉悟。”

      “无善无恶心之体”,即法身功德也,(心也)

      “有善有恶意之动”,即化身功德也。(色也)

      “知善知恶是良知”,报身功德也(识也)。此三句教,三身功德,心现识变,乃一真一人,一真法界。转妄为真明白三身一体即觉悟,转识成智了然阳明前三教即良知。众生本有,不从修得,明理即悟,分真即佛,悟门首当其冲。


      何为“修德?” 

      中国古人称为“圣贤,”  而古印度称为“佛(圆满)。”众生虽天然本具,若良知,觉悟后,不能知行合一,不能行持,纵经百千万亿劫亦难成就(此指圆满佛)。阳明四句教第四更是剑锋所指,需要良知后而修德。《法华经》授记品讲,自知当做佛后,须经劫数,方能成就究竟。也有大根基者,犹如龙女一念成就圆满,但为少数。

      不明理的“修德”如同开车,没有方向,不知驶于何方,也没有归宿,也不能到达终点。只是在消耗自身而已。(六道轮回),何时才能出离轮回之苦?

      不修德的“明理”如同,本可以开着车子直接到达终点(成佛圆满),可是非要开着车子绕来绕去,途中难免,经历车祸,徒添事端,内耗自身精力,浪费时间,白白吃苦,何时才能成就圆满之佛?

      所以《法华经》所提出的“悟后进修”与阳明心学的“良知、修德,”相互一致,严丝合缝。  到最后所谓的修行,除了护持身口意,最大的修证还是读经,解经,听经闻法,弘扬如来藏正法,广度一切众生。

                      (西安右开 2021.3.10)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探王阳明心学(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