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静静地进行语言实践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草也青青,木也欣欣。风暖花香的日子,开启了河南省第十二届小学语文优质课选拔赛漯河赛区的语文盛宴。可谓是优师荟萃,有幸聆听了十七位优秀同行们的微型课展示,受益匪浅。

一、好课!语言实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实践中逐渐培养并不断提高的。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语文课回到语文本身。因此我一直以来的好课观就是指向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表达: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基点,扎扎实实指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评价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比如《枫树上的喜鹊》一课,老师在指导长句子的朗读时,由浅入深,别具匠心的教具设计引领学生逐步读好长句子:“一把太阳伞”-“一把绿色的太阳伞”-“一把很大很高的绿色的太阳伞”,切实落实了读的训练。不过个人有一点小小建议,这一句话还是语言表达训练的好范例。如果老师能够借而进行语言训练就更好了。例如出示“一个苹果”,让学生加上形容词“一个红色的苹果”“一个又大又圆的红色苹果”,语言文字的实践就凸显了。

    《跨越生命的海岸桥》一课,老师通过精读感悟、赏读迁移的方式,整节课紧紧围绕读、悟、说展开教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津津有味地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彰显了浓浓的语文味,彰显了语用之美。本节课老师追求课堂的韵味,语言讲究情韵、设计讲究意韵,课末讲究余韵。韵味的追求把她的语文课带向一种审美的境界,使这节课熠熠生辉!

二、好课!习得方法

      好的语文课一定是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习得语文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建构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纸船和风筝》一课,老师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根据生字的音、形、义教给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联系上下文、形声字、结合生活经验、放入句子中等等,在识字教学中体现了层次性。《黄山奇石》一课,老师引领学生采用看一看、找一找、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读一读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理解与表达。《孔子拜师》一课,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字的方法理解词语。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学生能在学习中灵活把握有效的学法,并能创造性地学习,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美若没有几分遗憾

    美若没有几分遗憾,如何能有千般滋味。对于几节低年级的课,我认为识字教学部分稍有欠缺。大多老师都是采用一刀切或传统的识字方法,带拼音、去拼音、放入词中。我认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上要凸显识字方法和语言实践。识字教学要根据生字音形义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识字方法,让识字教学有层次。其次生字的教学不能脱离语文实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生字的教学中应当拓展到词句的训练,让语用之花处处开放。

      中高年级的课,偏重理解感悟的成分还不少。第三学段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 我觉得在语用教学上落实得还不够。从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方面看,可以从“体悟词语运用之妙”和“感知布局谋篇之巧”入手。包括词语、句子、标点的妙用,包括语段的构段方式和句群关系,还有篇章结构的安排等。

四、安静进行语言实践

      语文课堂需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但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老师为了追求教学的亮点,展现别具风格的精彩,教学手段倾向于求新、求异、求全,教学过程如一幕精心打造的舞台剧,会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之余不禁心生疑惑:课堂学习的主人怎么成了老师的配角?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而教,时刻把学生放在课堂第一位,时刻把学生的语言实践放在课堂第一位。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少一份华丽,多一份朴实;少一份浮躁,多一份踏实;少一分热闹,多一份从容。安安静静地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进行真实的语文实践。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说、踏踏实实地理解、入情入境地朗读,一步一个脚印,不走形式,不搭花架子,唯实、唯真地进行语言实践。

                                            2018.3.28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学生静静地进行语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