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校招都是个故事亦或旅程

校招,究竟做多少准备,才能硕果累累?

刷了数不清的帖子,看了各种人的面经,但每一次面试还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你和面试官之间发生的能量交换,与群面中的小伙伴建立的引力磁场

这些都是只属于你的经历,也终将构成你的经验。

虽然我的校招一塌糊涂,但还是想以此文纪念这个没有果实的秋天。

由于本科毕业直接出国读书,又被职场鸡汤灌输不参加校招定会后悔,因而对国内的校招一直很好奇,决定一定要经历一次,生怕留下遗憾。

此文不谈面试经验(好像我也没有),就想随意谈谈找工作东跑西跑中那些路上的风景。

校招第一站:北京

北京,这个高考就想逃离的地方,但它是离我家乡最近的一线城市。无数高校坐落于此,掌握着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在最初校招阶段选择以此为起点,赶场听宣讲会,经历第一场大规模单面,草草走了两轮腾讯的校招流程……都是关于校招美好的记忆。闲的时候四处逛逛,爬了来了好多次都没登过的长城,更细心的感受这个城市的气息。我以为我可以抛却以前的忧虑,大胆的迈入北漂的大军。但是当在面试现场遇到那么多优秀的同辈,每一个都足够耀眼。名校毕业生,在这个城市多如牛毛,我渺小到像一粒微小的尘埃,没有根的漂浮在空气里。

那一刻,我想逃。

校招第二站:杭州

也许是被G20峰会刷屏洗脑,也许是杭州拥有江南水乡与互联网结合的奇妙气质。选择回国工作地点时,杭州是我的首选。想逃离一线城市的重压,杭州这个充斥着休闲气息的新一线,符合我对未来生活地点的预期。然而,真正来到了这座支付宝之城,却发现符合我预期的工作机会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杭州有数不清的初创公司,但那时的我想毕业第一份工作能够进入一份大型公司,因而当好多初创公司抛过来橄榄枝时,我都悉心听取却也最终婉拒。

校招中转站:苏州

找工作的过程,就像以自己为圆点,向前散射出无数条路,万金油类专业尤其如此。

作为一名传播专业的娃,你可以去媒体、广告、公关等和专业相关的行业;也可以去地产、汽车、航空、医疗、教育等等行业的品牌宣传岗。而由于新媒体的崛起,几乎每个公司都缺一个新媒体小编。

苏州因为国内国际化教育的兴起,而成为不少海外分校的大本营。在奋不顾身投入互联网秋招大军而头破血流之后,我开始转而向其他方向冲刺,而国际教育便成为值得一试的方向之一。身在杭州,跑到苏州面试,那一周几乎天天往火车站跑,过着早出晚归,一天两城的日子。以后会怀念那时候鸡血的自己吧,不计后果有面试就去聊。感慨现在的小孩比我小时候幸福太多,沉浸式的西式教学与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学习有机结合,有丰厚的学习资源与设备可供选择。坚信一代更比一代好!精英不都是拿钱砸出来的(投资自己)。

校招第三站:深圳

广州和深圳在找工作之初,就让我排除在外。距离上的遥远,回趟家像是要出国。从没涉足过的地域,也让我心生畏惧。然而当你不限地域,漫天海投,等待着被捕捞时,你不知道你会落入哪个渔网。我就这样落入了深圳一家公司的大网里,与HR、部门主管视频面试后,他们便欢迎我的加入。

面试者都会经历冰火两重天

经历一轮轮面试,自以为表现好,但对不起晋级的不是你。

感觉表现的一般般,没报任何希望,恭喜你通过了面试。

深圳确实展现了它不同寻常的包容,即便你初来乍到,不认识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个人,他也会为你提供栖身之所,安放你的不安。分布在各区的青年驿站对于应届毕业生真是一个美好的存在。

但当我踏上这片从未涉足的土地,却惊觉原来每个城市都已如此相像,好像不同得只是公共交通上普通话报站后所接的方言,我以为我可以很好的接纳它,但又发觉一切又是如此不熟悉。

就在这时,我接到了来自上海的电话。

校招终点站:上海

我得了一种病,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想逃,不管当初有多么喜欢。

在魔都读了四年大学,但当再回来找工作时,我也讶异自己竟然没有锁定在此,以此作为大本营。如果那样,就不会有之前的颠沛流离。

我想找个地方重新开始,却发现还是更熟悉原来的味道。

于是,一切又回归原点。

流浪过后,迫切的想稳定。关于折腾,就像这个冬天需要贮藏起来的蔬菜,就先留在体内待到将来成为养分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的校招都是个故事亦或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