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锚定效应在百度百科解释,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

就比如提到农民想到质朴,提到教授则认为文质彬彬,提到军人,印象则是威武坚强。

第一信息一旦被人接受,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便会导致人在认知上的惰性,从而产生优先效应。

所以,会给第一信息和第一印象很容易误导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就如在买房花多少钱,也会受到价格的影响。同样的房子,如果市场价格高,就显得比市场价格低时更有价值。就比如我觉得买一套房子需要100万,去二手房市场买怎么也得低个10多万,而开发商那里购买可能由于房源紧缺,会出现110万都买不到房。

结合《思考,快与慢》中的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特征是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有弱点,就是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实”的原则,容易被迷惑,被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和有意识的“系统2”特征是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所以,系统2作出的决定,还是要反复的去思考。

系统1的方式就是尽量相信内容的真实性,它对相应想法会产生物产,这些误差会让人更容易受骗,更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而系统2的方式就会分析其中的定律,避免出现无味错误。人们一直利用判断和选择来研究锚定效应,而判断与选择最终总是由系统2完成的。

锚定效应无处不在,有时是由于启发效应,有时则是调整不足,产生锚定效应的心理机制会比自己预想的更容易受影响。

既然锚定效应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如此巨大,那么就有必要深入分析锚定效应形成的原因,弄清其所以然,把握它,运用它,让它为我们服务。

锚定效应的形成,有深刻的心理机制:当关于同一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的大脑时,第一信息或第一表象给大脑刺激最强,也最深刻。而大脑的思维活动多数情况下正是依据这些鲜明深刻的信息或表象进行的。虽然这一信息或表象远未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全部。

避免被锚定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第一个想法。

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有利信息”的倾向。

决策时刻要走出记忆,尽量减少特定或重大事件给思维带来的影响。

尽量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运用自己的系统2来作出判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