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真好!

                                                                                  停电,真好!

      家里突然停电,房子里陷入一片黑暗。

      终于在抽屉的一个角落找到了一根蜡烛, 点着了,火苗跳跃着,儿子围了过来,妻子也围了过来。一家人围坐在这光亮前,心里竟然有种别样的欢喜。儿子逗弄着蜡烛,调皮地伸手试探火苗的温度,倏地又缩回来;妻子停止了看手机,凝视着儿子,嘴角轻轻上扬;我看着他们,享受着这烛光下别样的温暖,感叹着:停电,真好!

      灯火通明的城市,人们习惯了喧闹和白炽灯下的忙碌。忽然,陷入黑暗,便一刻也不能忍受。楼下,已经有人在喊着,楼道里传来匆匆的脚步声,偶尔还有手电筒的光闪过窗前。

      我并不希望房间里的灯一瞬间又恢复光亮,夜应该是黑暗的。

    人生也应该偶尔遭遇一下黑暗。因为黑暗可以让人无拘无束地呼喊,可以倍加珍惜拥有的一切,可以不顾忌太多去释放许多压抑的情绪,可以让手中的工作放一放,让疲惫的心得到短暂的休憩。

        那是一个上晚自习的夜晚,四层的教学楼灯火通明,同学们正在伏案作业。突然,停电了,与此同时,整个教学楼响起了不约而同的呼喊,那声音响彻云霄,空气里弥漫着同学们异常兴奋的情绪。孩子们暗自庆祝这不上晚自习的理由来得正是时候,他们的心仿佛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惊叫一声飞向了田野。教室里炒成了一锅粥,停电原来让他们如此放松,黑暗中,每个人都是快乐的。

      然而,小时候,我们常常却苦于贫穷带来的黑暗。八十年代初期,我还在上小学,记忆中,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要去学校上早读。教室里是没有电灯的,每个同学都会准备一个煤油灯,棉花搓成的捻子挑出一点点,灯便发出微弱的光亮来;或者奢侈的用一根蜡烛,同时将蜡烛燃尽后的蜡储存在一个小的用完后的护手霜的铁盒子里,再插个芯继续用。煤油灯点着后散发的浓烟常常让教室里弥漫着怪异的味道;孩子们为了多储备点蜡,手上也常常被烧得起了小泡。

      可是那个年代的我们,似乎不知道什么是苦。就这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捧着书一字一句地读着,那灯光落在课本上,落在每一个同学的脸上。跳跃的火苗照得孩子们的脸红扑扑的,琅琅的书声便从那低矮破旧的教室里传出来,悠悠地飘向远方。

      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电灯。然而每到傍晚,乡村的夜却没有一丝光亮。电费虽然不多,但对于那个年代的家庭来说也是一项不菲的支出。没有父亲的允许,房子里的灯是不准开的。人走关灯,是不成文的规定,也成了习惯。不像现在,亮堂堂的天,灯却是开的,老人们常常埋怨晚辈们没了节约的意识,摇头叹息:太浪费,太浪费。似乎也不能怪他们,社会在发展,现在的孩子的概念里:电是用之不竭的。没有尝过经常停电的滋味, 哪里知道这光明的来之不易。

      人们常常在习惯里忘记珍惜。

      有一年的除夕晚上,万家灯火,春晚即将播放,突然就停电了。大年三十,停电,这还是破天荒的事。屋外,大雪纷飞, 过年的欢喜被黑暗吞噬。我跟在大哥的后面,一起去村子里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几个队的男人都出来了,手电筒的光到处乱晃,大家一起涌向村里的电管室。每个人的身上都落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脚下的雪咯吱咯吱地响,大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商量着来电的办法。终于,村里的电工爬上了那高高的电杆,一道道手电筒的光齐聚那个高个子男人的身上。

      寒风呼啸,人们全然不顾,没有一个人离去,守望者,等待着,期待着。突然, 村里的灯亮了,家家户户的灯亮了,人们的心也亮了。雪依然在下,回家的路上,我看见男人们的身影,在路灯下显得那么伟岸,那么高大。

      原来,我们真的离不开黑暗中的那道光,那万家灯火才是我们平凡人实实在在的幸福啊!

      忽然,电来了,儿子欢呼着!窗外又是一片光亮,片刻间的停电,有时也是一种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停电,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