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园思竹 | “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

杂文,在鲁迅先生是参与社会历史进程的一种方式。因而,鲁迅先生在自己人生的最后十年,亦即上海十年,是执着于杂文的。

由此,我们才能够真切地理解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 · 序言》中所指出的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无疑,这是彰明了杂文的文体特征——“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由之,我们也就透辟了鲁迅杂文为什么是“投枪和匕首”——可以以此短平快地与“黑暗社会”或“社会黑暗”抗争。

“潜心于他的鸿篇巨制,为未来的文化设想,固然是很好的,但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这样的话语文字及其所承载的思想,是足以使我们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放弃小说创作而专事杂文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见,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情势,真正有思想、有见地的“前进的作家”,能够安静斗室而长篇巨制吗?他人可以,但鲁迅不能,因为鲁迅先生是要“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所以,必须和必然是杂文这个“投枪、匕首”。由此,我们可见鲁迅先生在那时的“不忘初心”与时俱进。进一步,鲁迅杂文的“文学性”,也没有背离弃医从文而“提倡文艺运动”的初衷。

今天,我作为一个“文章写手”,既受启发于鲁迅先生以杂文作为参与社会历史进程的一种方式,又受教于鲁迅先生的“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真正的文章(不论怎样的文体),都不是自娱自乐,也不是自我小情绪的发泄,更不能是无病呻吟,而必须是一种“社会参与”,唯此,文章才有了真正的本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逻辑地,作为文章的作者,就必须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突出时代性,则必须是为创新发展的“战斗的作者”。我以为,无论网上网下的“文章写手”,若是不在“参与社会”与“战斗的作者”两个方面升华自己,那么,无论怎样的辛苦作文,都是不会“出头”的。我想,这就是鲁迅先生启迪我们的“文章逻辑”和“社会逻辑”。

何以能够以自己的文章“参与社会”并成为“战斗的作者”呢?秘诀是没有的,但我想,花上2020年一年的功夫,逐篇地钻研一下鲁迅杂文,不失为一条佳径。2020年,是一个关键的“现在”,切不可失掉,因为鲁迅先生讲了,“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怎样才能读好鲁迅杂文呢?在此,我以为著名经济学家何帆先生的话讲得最好:“职业读书选手就像是矿工在地下挖煤,挖不出煤,就不能出矿井。”

要成为“职业写作选手”,必须先成为“职业读书选手”。这该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园思竹 | “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