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和儿子的故事:让孩子爱上学习,来自于坚守规则和看到希望

邓亚萍和儿子的故事

提起邓亚萍可能70,80后的父母都很熟悉。我记得小时候我喜欢打乒乓球,就是因为天天被姑姑拉着看邓亚萍的比赛。

邓亚萍在她14年的运动生涯中,一共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在乒乓球排名中曾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

前不久,在《吐槽大会》中,邓亚萍说:“中国乒乓球队里有很多的大魔王,但大家都称我为‘初代目大魔王’,世界赛,奥运赛、亚运会、单双打,各种冠军拿了个遍,专治各种不服。”

她还拿自己的身高开玩笑,说自己和谁站在一起都是最萌身高差。如果把得到金牌都垫在脚底下才可能比孙杨高一点。

邓亚萍在打球的时候对对手狠,对自己更狠。她从5岁开始打球到8、9岁的时候已经获得了很多冠军的头衔,但是因为身高的问题,一直就被省队、国家队拒之门外。邓亚萍相信自己的实力,她认为先天条件不好,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和个人的优势去补足,所以在人人都不看好他的时候,她无限地去挖掘了自己的优势,创造自己的打法,最终加入了国家队。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时候,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乒乒球赛的单双打冠军,那个时期曾被乒乓球界称为“”邓亚萍的时代”。

萨马兰奇说:“一个身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的称霸女子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后来这位乒坛女神退役了,结婚生子。转折来了,这位这么拼搏,这么好强,不服输的老妈,居然有了一个特别佛系的儿子——林翰铭。

在林翰铭特别小的时候,在体育方面邓亚萍也是各种的启发,什么跆拳道、羽毛球、篮球和足球都有过涉及,唯独是对爸爸妈妈都擅长的乒乓球,他一点都不感冒。

当孩子九岁的时候,邓亚萍觉得不能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了,需要找一个重点,专攻一项专长,可是这专长抓什么?是个问题。

她找了个时间,跟孩子长谈了一次,孩子喜欢篮球,但是身高不占优势,足球也在孩子的选项里面,但他还是不占优势。在和孩子分析利弊之后,她建议孩子重点练习乒乓球,起码在这个方面孩子是有基因的优势的。

确定了目标后就是日常练习了,要知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天天握着球拍练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邓亚萍是如何让孩子从不喜欢乒乓球,到爱上了乒乓球呢?

规则和成功一个都不能少!

谈完了,选择了,在练球的时候则需要讲规则了!

邓亚萍先跟孩子先规定好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孩子如何哭闹,都不能退缩,一定要坚持练完。

打乒乓球有个容易得分的秘诀就是发球,球发好了,对方接不住,那自然就得分了。可是练习发球又是练习中最枯燥的一个练习。

有一次林翰铭练侧身发长球,就这一个发球动作,邓亚萍要求孩子足足练了两个半小时,在这期间孩子发脾气、哭闹,可是邓亚萍都不妥协,就必须让他完成这个动作才可以结束。练两个半小时的定点发球,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那种崩溃可想而知。

每当我看到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时候,我总会担心孩子逆反了怎么办?邓亚萍有更好的安排。

第二天林翰铭和别人刚好有比赛,以前林翰铭每一局都会发两三个自杀球,自从练了那一次之后,一个自杀球没有,还轻松的就把对手赢了。这一战之后,林翰铭开始对自己老妈心服口服,彻底相信了妈的话。并且开始热爱上了乒乓球这个运动。

当孩子从一件事情上获得成功体验的时候,他就会更加喜欢这件事情。

我的一个朋友,孩子学习成绩很差,虽然孩子每天都去学校,但是经常不做作业,当我们制定了家庭辅导计划之后,孩子开始坐不住。妈妈特别着急,觉得这孩子就这样了,根本不可能变好了!

看到妈妈对自己都没希望了,孩子对自己更加失望,自然也更放纵。

孩子的爸爸也很无助,但是他知道光抱怨是没有结果的,以前他回家是手机和电视,现在他回家是看书和讲故事。

他会提前去查找孩子的必读书目,自己看了之后,再讲给孩子听。因为他的孩子很喜欢听故事,当讲得有趣的时候他会突然不讲了,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就这样孩子开始拿起了那些书,因为看的书多了,作文开始写的好,被老师表扬。

这个爸爸抓住这个机会跟孩子谈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且和孩子约定大家一起努力学习,看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最终孩子做作业,他看专业书籍。

中考的时候,孩子如愿进入了自己想进的高中,他则因为这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又拿了一个技能证。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自信,而自信只能从孩子做过的事情,看到的结果中来。

我小时候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而我属于特别不敏感的那种人,最开始经常不及格。为此我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反正我不打算出国,会说中文就挺好的了,结果更不好好学了。

当老师的姑姑知道这样不行,就专门找人给我补课。

最初我只是被迫完成任务,直到一个月后我在上英语课的时候,突然发现老师的提问我会,而且那一刻老师真的叫了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此之后,我才打破了自己内心不想学习英语的外壳,开始真正努力起来。

学习对某些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孩子在这方面已经放弃了自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这个时候跟孩子一起去制定一些改善的规则,努力坚持,并且在坚持的过程中通过成功的反馈让孩子更有信心,这样学习就可以进入一个良心循环。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请坚持,持续的坚持规则和努力发现孩子的成就来提高孩子的自信,这两者缺一不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邓亚萍和儿子的故事:让孩子爱上学习,来自于坚守规则和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