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之我见

        常言道,“不读费孝通,不知人文社科。”确实,费孝通大师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翘楚,他缜密的分析逻辑、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以及那一篇篇严丝合缝、行云流水的文章报告,让人不得不由衷地感叹一句,“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啊”。作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老先生不仅在学术上成果颇丰,成就显著,称他为一名杰出的作家也毫不过分。学术研究的论文多数是晦涩难懂、生硬无趣的,较高的专业门槛把多数人拒之门外,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费老先生的文章并非如此,他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成就毋庸置疑,但为了让多数人能对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知识、现象有所了解,他尽可能用朴实、易懂又不乏意趣的文字将他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想呈现给读者,他的《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等著名书籍,想必不学人文社科的人也有所耳闻。很多人可能因为对学术研究类书籍的刻板印象,认为此类书看不懂,也没有看的必要,实际上只要放下成见去真正阅读一下费孝通先生的书籍,你会发现,原来身边发生的一切是这么有理有据,一切社会现象是那么脉络清晰,社会学和人类学不是庙堂之上的高等知识,而是切切实实存在于每个人身边,值得每个人去了解和探寻的,关于人类和社会最本原的知识。接下来,我想就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一书,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生育制度”原是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开设的一门课程,他已教授六七年之久,主要讲解关于生育观念、利弊、作用等一系列知识,但其中所涉及到的远不止这一种知识,凡是与种族绵延有关、有需要的一连串“派生物”及其相关知识,费孝通先生全都会引入课堂,学生们每听一节课就仿若进入了一座巨大的智慧宝库,里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丰富多彩且源源不断。后来,他就教学经验,结合实地调查和研究的经历,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真知灼见,写成《生育制度》一书。该书共有十六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与生育有关的一系列内容,包括为什么要生育,就提出了种族绵延的问题,“生”是一部分,要绵延,“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既然“生”是男女两性合作完成的,那么“育”也应当是男女配合,共同抚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即所谓的“双系抚育”。人类社会自然不是一开始就有男女两性的合作体系和结构,原始社会里,大家都是共生共育,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之不成熟的抚育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为缓慢。那么,要保证生育的数量和质量,为种族绵续提供保障,就必须建构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男女分工合作的生活体系,如果男女两性只是因生理本能和欲望驱使而不经意达到了“生”的结果,那么社会生活将陷入巨大的混乱中,疾病和纷争也会肆意蔓延。须得有一个稳固可靠的体制,将男女两性的生育限定在合适、安全、稳定的关系结构中,才能维护人类社会的完整性,种族绵续才能维持下去。基于此,确立了婚姻制度。婚姻不仅仅是一个将男女两性结为法定夫妻关系的流程,表面看来,婚姻只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一个传统模式,是男女两个人的私事,最多是男方和女方两个家庭的事,实则远不及此,婚姻制度的确立为这个男女分工、身份多样复杂的社会提供了双系抚育的保障,“生”相对容易,但“育”就困难得多了,要想使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男女双方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生”那样必要,而男女两性又很难因一时的生理需求将彼此的关系长期保持下去,甚至将性与爱仅限于彼此之间,这种情况下,要让两个非亲非故的男女一直相互扶持、共同生活下去,是一件十分困难且似乎不必要的事情,那么,要让男女两性彼此心甘情愿地一起生活、生育孩子,婚姻制度就是一个十分可靠且具有人性光环的有效工具了。自古至今,人们在婚姻制度上耍了不少人为的把戏,将一个简单的男女确立关系的流程搞得相当复杂、隆重、神秘,各种习俗、传统、文化等也因之被创造出来,不断演化。婚姻制度自确立以来,确是在不断发展演变,并更加完整合理,更加考虑人权和人性。从单纯为了保证种族绵续,用人为的力量促使社会结构的完整、稳定,到关注婚姻中男女的感情生活,注重让夫妻以爱和共同志趣联结,婚姻慢慢变成了一个自主的选择,而不是社会责任和生活必需品。在各种政策和趋势的引导下,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基本三角,在这个三角中,父母和孩子彼此互通互联,构成一个稳定且完整的小组织。在几何学中,三角形是最为稳定和牢固的构型,在社会结构中,以父母子为三角的基本关系也是如此,它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完整,家庭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家人也就理所应当成了我们在社会上最依赖可靠的人,尤其是父母。然而,人总要成长,当子女长大以后,很少一部分能继续与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他们将因各种客观或主观因素,与父母产生空间距离,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建立新的联结,此时,三角的基本结构也就受到了威胁。空间距离的变化,催生了许多社会团体和区域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受到了合作程度的密切影响,亲子关系因孩子与父母的远离,矛盾也随之突显。实际上,不存在任何一种完全和谐美满的关系,尤其是当这种关系是人为给予的,那么它将有很多漏洞和矛盾之处。夫妻之间的矛盾自古至今流传不绝,其实,亲子关系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这种矛盾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突显,其复杂程度不亚于婚姻中的矛盾。一个婴孩来到这个陌生的新世界上,社会规则和制度已经帮他选择了父母、家庭,他的社会关系网络已经有了初步的蓝图,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过问当事人是否愿意,于是,这个孩子所受的不公由此便开始了。当然,浪漫一点的话,可以说这一切都是缘分,说明这个孩子与这一切关系中的人有各种前世今生的缘,至于这缘结的好不好,便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生而为人,一个孩子从小在摸索世界的过程中,从父母那里受的挫,其实远不比一个老练的成年人受到的社会指摘要少。从小便生活在为父母舒适而设定的各种规则中,至于为何遵守、怎样遵守,就都成了问题,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更多会扮演一个温柔的角色,而父亲则更多是严厉和权威的形象,因此也印证了弗洛伊德口中“恋母仇父”情结。孩子总会长大,也会逐渐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理想,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冲突时,便常会引发一种后悔和内疚的情绪,父母常把子女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殊不知,子女有他们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理想目标,当父母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时,父母子之间的矛盾也就尤为显著了,在父母看来是保护、是悬崖勒马,在子女看来却是干涉、是阻碍,代际之间的隔膜也因此深深种下。社会不断变迁,时代更迭,思想和观念也在随文化更新,子女始终要飞出父母创造的温室,去这个广阔的世界张张翅膀。生理性断乳容易,社会性断乳却很难。如果父母一直过于呵护、溺爱子女,那么子女永远不会长大,虽然三角的小团体关系可能会更加稳固,但这完全不利于子女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家庭的团结,剥夺子女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权利,是自私且目光短浅的。离别和成长过程中,固然会有不舍和留恋,但这些都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小段插曲,更大的暴风雨还在后面等着我们去见识、去抵抗。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种族绵续不再成为头等问题,人类开始理智选择生活伴侣、建立关系,并为生育利益最大化做打算,社会越来越稳定,经济发展越发迅速,社会文化和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一切呈现出良好繁荣的和谐局面,这时候却要开始考虑怎样控制人口,以及怎样让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等问题了。政策、制度都是因时而变、因势而立,因此统治者要时刻注意调适社会政策和相关制度,以确保社会结构的健康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合理发展。

        社会是一个鲜活的有机体,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构成,因此也异常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一书,看似只讲生育,实则也充分讲述了婚恋、人际关系、社会变迁等多方面的知识,看完此书,会感到整个人由内而外变得更加充实和智慧了,对待很多问题可以看得更加通透明白,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了解也不再那么肤浅。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不断增强理解,每一遍看都会有新知新觉,都会使我们的内心更加丰盈,人格更加完善,理解更加成熟,也更利于我们成长为一个合乎社会要求,却又不失本真的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育制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