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心理学》前的一点唠叨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还是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小伙伴就极力推荐阅读的一本书。

当时就先把书加入了当当购物车,等着有活动的时候购买,后来在双十一的时候价格降到了差不多五折,所以果断就下手购买了。

记得当初刚买回来的时候就翻了翻,看了推荐者序言,作者的一些介绍和书的大概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心里想着,真是本不错的书,读者评价很高,内容超级丰富,一定能从中吸收不少营养。

由于是本大块头,所以没有把书放到随手可拿的地方,慢慢的这本经典又被淡忘出了我的视线。

直到最近看了断舍离这本书后把家里大到衣柜子,小到抽屉都进行了一翻整理,过程中又整理出了一些没有看的藏书。其中就包括这本社会心理学,如是索性把这些没看的书都放一起并且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说家里还有这么多书没有看完,一定要把这些书看完才能再买书。

于是乎,这两个星期就一直陆陆续续的看完了几本藏书,每次看完一本去换另一本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摸摸这本社会心理学,有的时候还会拿下来翻一翻,可最终还是会选一本更加容易看完的其它书接着看,心理总想着这个书太厚了,一时半会看不完,而其它书可能几天功夫就看完了,看完就知道了一本书的内容,更有成就感。整个就是一个心里作用,怕字当头,怕内容太多自己坚持不下去,怕看这本书费时间太多,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看其他的书了,还不如先把那些小的薄的都看完之后最后再来看它吧。

其实说白了还是自己不相信自己,所以就不敢去面对。当然结果就是如果你不翻开它,不下定决心去看的话即使半年过去了都还在想以后,然后就无限的往后拖延。

不只是看书这个事,平常我们工作、生活中、学习中又何尝不是每天都在上演这种因为拖延,因为心里作用作祟而总是先把最容易的事情做了,把难得事放在后面,结果就是难的就做不完或者做不好。

而且还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总是会想找简单的事情做。最近公司布置了一个时间需要横跨两个月的任务,任务清单刚发下来的时候让大家自己领,结果大家都沉默,没有选择,先不说别人怎么想的,但看到那些任务的时候,我全部浏览一遍之后首先就在思考哪个是我更熟悉一些的呢,希望选几个熟悉的更加快速的做完,要不又要花很多时间在上面了,尤其有的可能还需要跟其它部门有很多的沟通才出得来的那就更费时间了。心理作用来了,怕选了简单的其它人会不会有意见,就知道选容易的,那复杂的谁来呢,这个时候大家都选择拖延,最后一阵鸦雀无声之后,领导开始催了,有人提议还是领导分配大家按照要求做吧,然后众人也都欣然同意。说明啥,这个很难判断,会不会有可能大家都想选择容易的或者擅长做的呢,节省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做其它的事,搞不好还要加些班才能搞完?我觉得很难说…

于是领导就给大家进行了分配,并且说如果大家分到了不擅长的再内部自行调整,还有分到了项目多的有需要跟外部沟通的可以申请外援协助。任务分完之后大家默许。这样或许大家都觉得是最好的分配方式,为啥呢?就和小朋友抢东西吃一样,拿一些糖果给大家去抢着吃,肯定都会抢喜欢的又好吃的,但如果是分呢,当然就是分到什么就吃什么喽,如果刚好有两小朋友拿到的都是对方喜欢的,那么换着吃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相反,我们也可以从积极客观的一面看待问题,那就是领取任务的时候主动领难做的或者自己不熟悉的去做,这样虽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做好,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糖果的事情如果小朋友明白吃多了糖对牙齿不好的原理,那自然也就不会说一定要抢的越多越好了。

一直以来,感觉心理学都是一门比较高深莫测的学科,不是我等普通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学好的,所以一直涉足很少。但是事实上,我们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无时无刻都需要与自己的心里对话,甚至要能与别人的心里对话,思考别人是怎么想的,也就是常说的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所以学点心理学知识毫无疑问是必不可少的。

昨天已在咋们早起群立下军令状三月底前看完这本书,否则给大家发红包。所以正式开启大块头社会心理学的阅读之旅吧,学完之后我上面的疑问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社会心理学》前的一点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