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38天《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

摘录:

案例52 “一刀切”的好处

1.这个学校晚读课要求学生全部站起来大声读书,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不能光看表面,比如读书声音越大、越卖力就认为越好,这不一定。脑力劳动不同于体力劳动,要问问学生的感觉,要看看效果如何。我觉得不能盲目学习别人,我们应该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一刀切”弊端很多,却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一刀切”能营造气氛。还有,“一刀切”节约资源。“一刀切”(对某些学生)还有防止其懒惰的作用。

3.“一刀切”的理论基础就是学习有共通的规律。

案例53 第一次遭遇投诉

4.何不让各个小组的组长通过家校通的形式,把自己和组员的表现汇报给家长?一来可以让家长及时详细地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二来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表现家长会知道,从而督促他们表现得更好;三来也可以锻炼组长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5.班级管理,主要不应该靠评比,而应该靠吸引,靠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至于纪律,还是宽松一点为好。宽松当然没有严格“好看”,但是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允许学生犯错,经过他自己正反两方面的体验,加上教师的引导指点,才能培养出自主的品格。我的行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目的也不是“为集体争光”,而是因为“我觉得我本来就应该这么做”,这才是可靠的道德、自律的道德,而这种道德,在充满评比的环境中是“不需要”的,也是培养不出来的。

案例54 小组评比好不好?

以小组活动取代小组评比

6.没有评比,如何增加小组的凝聚力?最好的办法是搞活动。共同的活动是凝聚人心最好的办法,比评比强多了。评比在凝聚人心的同时也在撕裂它。小组活动有游戏型的,有学习型的,优点是没有行政色彩,不是为了完成某种行政任务。

案例55 暑期家访

7.学校为什么对家访这么重视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落实上级政策。2)感化学生及家长。 3)了解学生,感受学生成长的环境。4)对外宣传学校,树立形象,获得家长支持、社会认可。5)指导家庭教育。

8.大家都太习惯被人推着走了,整个体制就是这样从小训练人的,教师推着学生走,教师自己同时被领导推着走,这是比较可悲的一件事。

9.基本原则是少说多听,千万不要发议论,不要乘机告状,也不要违心地夸奖孩子,更不可教训家长,或给家长布置任务;正相反,要多问问家长和孩子对学校有什么要求,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特别需要照顾的地方。这种家访的中心任务不是宣讲,而是调查。

10.老师家访一般不会告状,但让人尴尬的是:父母,尤其是母亲,经常在学生在场的时候告学生在家的种种不良表现的状,有的说着说着都要哭出来,这让老师很尴尬且需花去大量的时间来安慰。对这部分家长,我们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11.如果你不能跳出教育看教育,你永远也不明白教育究竟是怎么回事。

案例56 我把“皮球”踢给学生

这个“皮球”应该首先踢给领导

12.目光短浅的教师基本上是由目光短浅的领导带出来的。

13.学生面临考试负担过重、“掰不开镊子”等问题时,这个“皮球”,应该首先踢给领导。

案例57 分班风波

14.我相信,惩罚是一种动力,激励也是一种动力!前几天有位同学的家长在周记里面善意地提醒我:是否应该少提三班是最好的班,而应该多看看我们现在的不足?我很感谢这位家长,但是我也觉得,我们如果真的认为自己的班是最好的集体,那么就应该真正以最好的班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希望,我们全班同学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我这个班主任当得更有自信,更有底气,使我们全部都无愧于三班这个名字!”

开放的“爱班主义”

15.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班主任,面对分班的消息,既要保护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又不能助长“狭隘的爱班主义”;既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又要引导学生保持理智的开放心态。

案例58 新年晚会的节目

教师的民主

16.教师参与,适当调整学生提出的方案,其实也是民主。倘若什么事情都全听学生的,那岂不是“学生专制”了?非民主也。

17.教师与学生应该相互尊重。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应该协商,教师必须像摩西老师这样,随时准备作出不失原则的让步。但是,在确实需要教师拍板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拍板。这未必属于不民主。

案例59 没收学生“财产”问题

18.首先,自己报告老师,有什么东西在老师这里,也要承认一下错误。其次,就是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表现来证明自己进步了。然后,向班主任,也就是我申请,用自己的表现来换回自己的东西。最后,就是表决。

19.我处理方法:1)没收的手段应该尽量少用,不得已时再用。 2)教师没有权力说“不还”,不能因为学生违反纪律就侵犯其财产权,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3)学生如果带了法律禁止的物品,如枪支、炸弹、黄色小说,没收了以后那当然是不能还给他的。4)要求学生“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表现来证明自己进步了”,以换回自己的物品,愚以为十分不妥。这就等于拿学生的东西作抵押,迫使学生付出更多的代价,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不公平,也不光明正大。我主张该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搞“扩大化”。5)“让大家举手表决,来决定被收物品的‘去’和‘留’”就更不合适了,双重的不合适:侵犯了当事者的权利,训练了其他同学的“不讲理”行为。

20.在没收学生物品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小心,避免滥用权力和实行人治,我们在这两方面都是有不良传统的。

案例60 我尊重学生,但有时换来的却是得寸进尺

首先是在摧残自己

21.“心平气和”只能说明您的态度比较正确,并不能保证您说的话正确,更不能保证一定能解决问题。

22.教师“心平气和”地对学生说话,学生还是不听。为什么?至少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学生不可理喻,第二种是学生吃硬不吃软,第三种是教师的工作没有做到点子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种可能性最小,第二种可能性较小,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23.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感受:

这里的案例很多,我们都遇到过,有时解决不了时,也确实认为“学生不可理喻”。但通过今天的案例分析,今后我会引以为戒,多思考,多分析,以需求更好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打卡第38天《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