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南大段(陆霞)

                   

        进入冬季农闲时,我们青年队没有多少活可干,队领导为了不让我们闲着,可能也是为了我们能增加些收入,就利用这冬闲的时间办起了一个小作坊也可以叫工厂吧,生产的是什么呢?用现在的话说生产的是化妆品,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雪花膏。

        现在想想我们这群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小姑娘还会生产化妆品真是了不起啊,你知道那化妆品是怎样做的吗?说干就干当时不知从哪里购进了白石膏和甘油,支起了一口大锅就开工了,先把锅里水烧开把白石膏放进去慢慢熬,等到白石膏化开后变半糊状了再把甘油倒进去继续熬,边熬边搅拌什么时候水份蒸发完了,甘油和白石膏完全融合为一体成为膏状雪花膏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包装,当时大队有一个朔料袋加工厂,我们所用的朔料袋就是在那里加工的。装好了袋子后还需要封口,不然的话雪花膏就会漏出来。我记得好像是以村里的电工为主和青年队的几个人在一起研究做出了几台简易的热合封口机,这样就形成了化妆品的主要生产工艺,并开始了我们的化妆品~雪花膏的成品生产。

图片发自App


        因为是冬闲时节青年队大部分人没回家都在小作坊里忙着呢。不管男女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个脸盆,里面盛满了熬好的膏体,还插着一根扁扁的小木条,旁边的桌上放着一摞摞小小的塑料袋,上面印着红色的雪花图案,还有一行蓝色的字体写着:上海牌雪花膏。

      刚开始的时候包装不好,雪花膏弄的哪儿都是,身上、脸上、有的裤上也都是更不用说手上了。本来要求是自己包装自己封口,可是,手忙脚乱的弄的哪儿都是,又得擦拭干净又得封口太慢了,一个人一天下来干不了几袋,于是厂长重新分配工序,女的包装男的封口,而且还是两班倒,这样子速度加快了,效率提高了,产品数量就有了。

    雪花膏成品生产出来了我们都很高兴,特别是女孩子也想美一美,但是,为了能更多的创造些经济效益,没人敢拿回宿舍用,每天早上洗完脸趁干活时把粘在手上的雪花膏往脸上抹抹,自我感觉也是很美的,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嘛。

      有了产品就应该推广出去推向市场,销售给每个需要的人或家庭,厂长就分配我们两个人一组每组分给三四十包到各个村的会上去赶集,在农村稍大一些的村子每逢十天都有会也就是集市,到集市上去卖我们南大段知青亲手制做的化妆品~上海牌雪花膏。

      记得我和王秀菊一组去的是谢旗营的集市,到那里后看到热闹哄哄的全是人我们不知所措,因为是第一次赶集卖东西,不免有些紧张、害怕甚至不好意思,我们找了一个稍为有点空的地方放下了纸箱,拿出来雪花膏摆在上面,也不会吆喝就傻傻的站在那里一声不吭等着人家来买,等了许久没人问津,可能是有人看我们两个城里的小姑娘傻乎乎的、不知所措的样子感到可笑或是可怜吧,前来观看问咋卖的,我们一听赶快拿起一包打开让他们试用,并说四毛钱一包,(记得好像是这个价位,在七十年代这个价位属于奢侈品?)试用后他们可能觉得还不错挺油乎的就买起来了,有的人一看别人买了我也买,你一包我一包的,第一次赶集我们就卖出了二十几包(具体数字不记得了),我俩个心里非常高兴,开开心心回队了。

        其它出去推销的队友回来也带来了好的消息,大家第一次出去就卖了七八十块钱都十分高兴也很激动。现在看来钱虽不多,但当时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创造出的经济效益,不管怎样应该说是为我们的知青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也是我们人生当中一次不寻常的经历,很值得珍惜。

    (我是借着为光的“回首南大段”题目,回忆叙述一段记忆,因时间久远,有些具体的数字、具体事情记得不太清只是大概,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首南大段(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