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时代,手机的自动对焦倒显得不那么 AI

姓名:范凌峰    学号:16020188020

转载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51273914

【嵌牛导读】:在 AI 时代,手机的自动对焦倒显得不那么 AI

【嵌牛鼻子】:AI 自动对焦

【嵌牛提问】:在 AI 时代,手机的自动对焦为什么却显得不那么 AI?

【嵌牛正文】:

如今的旗舰手机,谁没个“AI 智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旗舰了。特别是在手机摄影这块兵家必争之地,AI 双摄的字眼是到处可见。

目前的 AI 摄影主要体现在场景识别这一块,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手机自动识别当前场景并对此场景进行针对性的图像优化,这听起来还是挺智能的。而当我们测试过一众手机之后,发现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最影响用户基础使用体验的自动对焦却还停留在非智能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这组样张。

当物体在取景框中心区域(九宫格中心)的时候,相机可以自动对焦,当物体离开中心区域的时候,相机就对到后面去了。

难道是单台手机的问题?再拿其它手机来试一下。

我们测试了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一加,结果都是一样的。

大多数的手机都是采用这种中心区域对焦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我用手机拍摄时,一定要把物体置于中间位置才能够精准对焦。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说摄影的时候不要把物体放在最中间,那样会显得很呆,可是不放在中间手机没法对焦啊。

嗯,办法还是有的,而且很早就已经有了,那就是手动对焦锁定与测光分离,就像这样。

既然要用到手动了,还得自己选择测光区域,那就显得不那么智能了。

那手机能不能像单反一样,采用 9 点、15 点 甚至佳能高端单反的 61 个点对焦呢?那就能够覆盖更大的对焦区域了。

答案是不能,因为手机的 ISP 性能比单反相机差太多。手机上的自动对焦功能,主要依靠 ISP 进行计算。当取景器捕捉到最原始的图像后,这些图像的原始数据传送至ISP中,此时ISP便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来的对焦信息反馈给音圈马达,通过 Driver IC 控制通过线圈的电流大小,从而产生大小不同的推动力推动镜头至相应的位置,完成对焦。这一个流程需要花费的时间取决于 ISP 的计算能力,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手机对焦快有些手机对焦慢的原因。

说到这里,既然手机能够实现 AI 场景识别,自动对焦也应该向智能对焦发展了,其实可以尝试从景深信息和物体轮廓信息入手,将之与对焦算法相结合,让手机拍照真正实现抬起手就拍的无缝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 AI 时代,手机的自动对焦倒显得不那么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