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我拿到了李尚龙老师新书《人设》的预览文稿,一个晚上读完,颇有感触。
2019年3月,再一次见到李尚龙老师的时候,他给我一本已经印制完成的《人设》,封面白底红字,是一如继往的视觉风格。
对比预览文稿与最终版,可以看到,这一段时间,作品又有精修,文字节奏更紧凑,优化了许多细节,足以看出作者是真正用心打磨。
1
自第一本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问世以来,李尚龙老师以每年至少一本书的速度,作品持续畅销,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更让人敬佩的是,在创作风格上,不断创新。当大家认为他只是一名励志畅销书作家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出版文学作品。
2017年,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刺》问世,谈论的是校园暴力话题。可能有人以为,这只是一部文学小说而已。我把近年来几件事情梳理一下,你就能理解李尚龙老师做的事情,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2016年,李尚龙老师在柳州签售时候,认识了一位深受校园暴力欺凌的中学生,开始关注校园暴力问题。
2017年,李尚龙老师发现暴力问题如此广泛,人们的沉默其实纵容了暴力问题。于是开始闭关写作,通过作品唤起全社会对于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花了一年时间,完成《刺》的创作。
2017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2018年3月,《刺》问世,同期影视作品也开始筹划。
2018年,在这一年中,你会看到,陕西、海南、广东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针对中小学生欺凌情况,加强综合治理。
2018年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这是我国首部规范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的地方性法规,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要法治保障。
过去的一年,其实就是针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开展强化整治,最终落实到立法层面的一年。过去的一年,也是李尚龙老师在全国各地开展线下签售,呼吁全社会勇于担当的一年。而如果你读了《刺》的话,你会发现,也是在呼吁立法的重视,而立法的重视,其实也来自全社会的关注。
李尚龙老师的作品,并不是风花雪月的文学创作,而且针对社会问题的沉思与剖析,用文学手法更有力地呈现。
李尚龙老师在做的,其实是洞察社会,输出价值,发挥影响,正面引导。我们看到欺凌与暴力,如果不做点什么,那社会环境的恶化,最终会让每一个人付出代价。
至少当李尚龙老师的百万读者,如果哪一天在校园、在社会上看到欺凌的情况,如果有一半的人愿意站出来,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就是对这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想着如何利用风口赚钱变现,能认认真真打磨作品,通过好的作品发挥影响,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并不多。而社会的进步,就是由这样愿意担当的少数人来推动,而新的社会浪潮一旦形成,最终惠及的还是每一个人。
2
当我读完《人设》的时候,我发现,李尚龙老师在尝试驾驭一个更宏大,更复杂的社会课题。而且让我高兴的是,新的作品在人物设定、情节推进、故事节奏、场景分布上,更加丰满与老道,驾驭的主题更复杂,线索更多,却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如果说《刺》是小试牛刀,《人设》则是大显身手。
在这个弱传播时代,很多人都想成名,都想有自己的标签,让人记住。人们开发了许多关于“定位”“卡位”“上位”的理念,期望在短时间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是全社会对于“人设”的迷恋。
李尚龙老师却通过《人设》这部作品告诉我们,人设既可以成就我们,也可以毁灭我们,甚至让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我看来,人设是对人的物化,是对人的商品化。一个人本身是全面、多维、立体的,是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经历,有自己的选择和命运轨迹。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其实就像走进一个世界,只有去感受、去洞察、去全面体验,才能获得贴近实际的真相。
人设简化了以上过程,用一个简单的词描述一个复杂的人,用一个符号代替这个人多维的生命。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非常方便传播。如果想让大家都知道你,你就把自己拼命简化,简化成一个符号。大家以后只要想到这个符号,就会想到你。
通过人设,把人当成商品卖,让人们记住,让人们消费,让人们情绪波动,最终变现,就是商业社会在做的事情。
但是有意思的是,一旦形成人设,就很容易固化、偏执。当人们在传播你的人设的时候,其实和你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最开始我们可能主动创造了人设,但到后来却发现,其实是人设反向塑造了我们自己。最开始我们只是扮演某种人设,到最后发现我们已经假戏真做,离不开这个特定人设了。
2019年春节,翟天临人设崩塌的故事,沸沸扬扬,甚至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申请产生了影响。这位在春晚扮演打假警察的演员,最开始以学霸人设在演艺圈出名,但是最后却深陷其中,真的把自己当成学霸了。最后因为在社交媒体炫耀自己北大博士后录取通知书,被真正的学霸们发现论文涉嫌造假,人设全面崩塌,身败名裂。
知识付费总喜欢说月入十万,也是一种人设设定手法。当人们觉得知识网红特别能赚钱,通过讲书也能变现,知识网红可以通过这个人设,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对于月入百万的人而言,月入十万的人设无效。而如果我们终将会变得很有钱,那寻找我们自己内在价值所在,实现自己的价值,践行自己价值观,反而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人设如此磨人的地方,最开始我们因为人设受益,但是最后我们却深陷其中。人设一旦形成,不容易变化,反而容易继续加强。但是人性可能会变化,既可能进步,也可能倒退。当人设和人性不再匹配,人设容易崩塌。
成也人设,败也人设。
3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避免人设崩塌的最好方式是主动打破人设。更极端地说,没有人设反而是最好的人设。
主动打破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总是不愿意花费精力自我改进,总是倾向于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而当你不断打破自我,打破别人对你形成的既有印象,你就不再容易被人设绑架,这个时候,你才能开始思考,在价值观的驱使下,究竟需要需要做什么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尚龙老师是主动打破人设的人。当我们认为他是一名军校学生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名英语老师。当我们认为他是新东方名师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当我们觉得他只能写励志书的时候,他却开始创作文学作品。人设在不停刷新的时候,是反脆弱的。
社会纷繁复杂,好多问题我们看不清,看不明。这个时候文学作品发挥的作用,就是帮我们推演,看清道路前方有什么。在故事情节的演进当中,在人物命运的变化当中,我们看到未来,看到前方,看到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下,理解世界,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
在《人设》这本书当中,你会看到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社会成就、不同年龄的人,因为人设而发家,因为人设而没落,起起伏伏,人生百态。看到不同人的不同命运,也会让你思考,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才是最重要。
当然,更重要的事,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愿意为我们写作,愿意为我们创作出好的作品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思考,日日夜夜打磨精进,用文艺作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告诉我们可能的未来,也提出更有价值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