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牧的《江南春》,看晚唐诗风的逐渐沉沦

《江南春》这首绝句曾多次在讨论平仄格式,古今语音差异的时候作为例子使用,本身七绝四句内容并不算复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很明显是一首风景诗,描写春色江南的烟雨楼台。起笔大气、开阔,让旖旎、温柔、细密的南方景色呈现出不同于南朝作品的特色。我们读到宋齐梁陈的南朝诗,总是极尽温柔,婉转,而杜牧的这首诗则很明显的风格不一样。既不同于北方景色粗犷、雄健,也不同于南方小调的百转千回。或者说,既有北方诗人的干净清丽,又有朦胧唯美的江南风。

杜牧本身就是个西安人,其诗文特色承中原诗风而来,风度正宗。虽然当时已进入晚唐,整体诗风开始逐渐往隐逸和享乐方向沉沦,但杜牧诗学正、身份又是官员,写出东西来多少就有些不同。也正因为他的诗作以切身经历为主,带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所以在整体颓靡的晚唐诗歌中算是一丝亮色。我们说“小李杜”,李商隐作为集前辈诗人特色为一身,开创朦胧派,引宗“西昆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而杜牧虽然诗歌艺术手法上创新不多,但是其思想内容区别出惶惶大众,成为名副其实的晚唐诗坛亚军。

尽管和“大李杜”齐名,杜牧和杜甫比起来,作品虽然有一定思想,但在忧国忧民、人间大爱上却相去甚远。这当然是晚唐风气所致,一个人天分再高,时运再好,也无法跳出时代的局限。在整个天下都在倾颓的时候,文人的笔墨和意象是无法与盛世高歌时期相提并论的。

并非只有杜牧如此,晚唐的时候还有个张祜,就是写“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张公子,诗风沉稳大气,哀而不伤,若是生在盛唐,必然是李、杜一样的成就。可惜生不逢时。

所有人,都是时代的尘埃,诗人也是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杜牧的《江南春》,看晚唐诗风的逐渐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