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 那些舍不得丢弃的老旧物件(wm197049)
老旧物件代表了一种心境,也算是一种回忆。看到它们仿佛回到那曾经的岁月,几丝温馨,几丝留恋,几丝回忆,几丝淡雅和安然——也曾这么忠实于老物件。直到昨天还劝一个朋友,旧的房屋比新的好居住,住旧屋是屋子养人,住新屋是人养屋子——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谬论?那时候还没开始喝酒呢,总不是酒精使然吧?呵呵呵。
我们并不是收藏家,但也不妨碍谁收藏几件老物件。直到,昨晚回家晚了,黑咕隆咚差点儿二楼楼道摔了一跤!
自打二楼搬来个不算老的老太太,心情便起了变化,无意识变化了。她爱唠唠叨叨,是好多事情重复无数遍的那种唠叨,比如说冬天回家,开门便要唠唠叨叨无数次:哎哟,冻死了,冻死了,冻死了……见了熟人也是此类的话。仿佛,说够五十遍,就能感觉温暖。对她的男人也总是唠唠叨叨个不休,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妥。男人只是耐着性子听,烦了吼一嗓子,要么摔门就走,于是有了片刻宁静,当你感觉平静来得异样时候,她的唠叨又开始了,胜过那庙里尽职念经的和尚。
伴随她的絮絮叨叨,每天就像矮墙根的家鼠,出出进进,一会儿拎着个破纸箱回来,一会儿又提着几个塑料瓶子出去,要么是一块儿半红砖,哪怕是核桃大的小兜儿碳块儿、三根筷子长的铁棍儿,于是,二楼的楼道就成了垃圾分拣站。
一次,早起时候出去跑步,一阵窸窸窣窣声响之后,垃圾堆里钻出了蓬头垢面的她,被吓一跳!
感觉到对方是个勤俭持家的妇人,于心头总是堵得慌,人,总不能生活在垃圾堆边吧?!
见到书上有这么一句:老旧物品,是有种束缚的魔咒在里面。我又下了一跳。就是说,和什么物品呆久了,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于是我就想,残垣断壁中生存的人,也该是一种残破萧瑟心情吧。
有的人,就爱囤积。可能用到的打折商品,网购时对方商家赠与的零碎儿,购物而得的一次性包装,亲朋好友退役的衣物——于自己也不一样合身,不一定用得着;但是,总想着它们用得着的那一天!
于是,又采用收纳整理的方式,堆满了屋子。
屋子里,堆满了可能用得着的东西,还有曾经用过而永远不可能再用的东西,因为有可能用到;再有,于自己擦肩而过而感情上不愿意放弃的东西。而收纳的人,就成了一堆废物的管理员,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懒得管理,就是难于管理。
留恋于过去,恐惧于未来,唯独没有现在。这就是这种情境下的所谓收纳者心理。
总是留恋童年被娇宠的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不愿意长大,回避现实责任。不住地恐惧未来的缺衣少食,恐惧年老无依,恐惧身无一物,所以,啥都准备足足的,提防不测之用。还有的,惦念的不是物品,而是那段感情,而感情的表达,就需要物品,所以,凡是和自己有过交情的物品,都留了下来,活在自我维系的温情当中。
这就是老旧物件给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好多囤积者的心理揭示。
我们只有一双眼睛,留恋关注过去,就不会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未来,关注当下。还有,如果注意力基本集中在对未来的恐惧,也不可能会憧憬未来的美好。
心之所在,物之所瞩。
这种心态和做法,与有意收藏老物件是不一样的。收藏老物件是种文化,也是种投资,往往会搜集,整理,归纳,研究,修复,交流,交易。我所说的是常人的常态,不自觉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老物件收藏者、文物爱好者的做法。(wm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