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拼接的魅力——《示众》里的展示艺术

鲁迅的《示众》可谓是展现了“万象”,其小说中的展示艺术是值得读者的揣摩与深究的。现在我想谈谈该小说“蒙太奇”展示艺术的魅力所在。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小说开篇是一段形象生动的对炎炎夏日的描写。

但紧接着,鲁迅却又展现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场景。“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烈日下辛苦赶车的车夫。“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第二个场景描写了一个懒散叫卖着无人问津的包子的胖孩子。

这样三个场景,似乎毫无联系,却通过拼接组合在了一起。它们可以单独存在,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含义,但是当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眼前浮现的是一整串的画面:闷热的夏天,百无聊赖的人们。

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小说世界,这个世界因为这几个各自分散的场景而饱满鲜活,鲁迅通过这简单的三个场景描写,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时空。

小说的结尾部分也使用了这一独特的展示手法。

“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了一辆洋车停放着 ......”跟开头相似的手法,通过对同一时空的不同人物场景的镜头转换,丰富了整个小说的内容,使得读者脑海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这种“蒙太奇”式的展示手法,巧妙的对一群人、一个日常横切面的描写进行组合拼接,保持了小说剧情时空的完整性,又规范与引导了读者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读者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组合拼接的魅力——《示众》里的展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