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书评


他在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文/小曦笔墨

        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这样评价:“龙应台是才学并高的性情中人,一生的作为其实都取决于自己的真性情,她同样用直接而有力的杂文,‘笔锋常带情感’地来揭示社会的病情。”作为一个女作家,我能感觉龙应台先生的细腻情感。这本《目送》写亲人朋友兄弟,写内心情感,从非常小的事情,以一篇篇的小短文,让我们体会到最真挚的感情。三代人,目送的是背影。“我慢慢地、慢慢 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不由得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在长大,父母却在老去,怎么也赶不上他们的步伐。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的无奈。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父亲常给我开玩笑,说自己终有一天离去,他害怕,我也害怕。前两天打电话,在得知我姑父去世之后,又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不是习惯了亲人的离去,是无奈,生命终结,意味着再也见不到了,我不去想,假装他们都还在。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活成了自己一个人,有对家人的牵挂,想尽一切办法陪伴,但终究还有自己的路要走。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女孩长大了,就没有自己的家了,她要重新寻找一个人,组成一个新的家,然而当初出生的家,陪她长大的家,最后慢慢消散,那一段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时间也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一进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人生本来就是旅程。夫妻、父子、父女一场,情再深,义再厚,也是电光石火,青草叶上一点露水,只是,在我们心中,有万分不舍:那撑伞的人啊,自己是离乱时代的孤儿,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儿女的感恩、妻子的思念,他已惘然。我们只好相信:蜡烛烧完了,烛光,在我们心里,陪着我们,继续旅程。

      在看书的过程中,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作者写了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那么微不足道,然而真正失去的时候,才觉得当时只道是寻常。文章的最后几篇,每篇的开端都是“我”打电话询问父亲的情况,那边的回答也发生着变化,刚开始母亲接电话,后来母亲也想不起来很多事情,“我”还在外边,“我”的儿女们渐渐长大,他们不再需要“我”了。人生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走过,而后来的他们却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龙应台《目送》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