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底的光明失去了,会是怎样?——对《失明症漫记》的思考

如果一个人失明了,那ta就是一个残疾人,行动不便,生活艰难。如果一群人失明了,甚至一个城市的人都失明了,会怎样?当然这样的假设在现实中是尚不存在的,一群人乃至一个城市的人,除非发生了传染 病。就像新冠,或者鼠疫。但不同于《鼠疫》所构建的一个真实的社会,这本书所构建的城市是模糊的,这个城市所在的地区也是不可知的。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是读完这本书你也能发现,虚构也是一种现实。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

小说讲述了一群人,因为到了一个眼科医生的诊所就医,与身边的人相继发生了失明症状:不论睁着眼还是闭眼,只能看见一片光亮。这不是普通的失明,那样的失明是一片黑暗,他们的失明是被白光笼罩,不论是醒着还是睡眠中。

从最开始的看眼疾的人失明,接着是开车送他回去却顺手偷走了他的车的偷车贼,然后是诊所里的另外几个病人,最后是这个诊所的医生,相继被传染,报告当局后,被收容在一个几近废弃的精神病院里进行观察治疗。医生的妻子因为担心丈夫在被收容治疗的时候遇到不方便,就在丈夫被车接走的最后一刻,假称自己“突然失明了”,和丈夫一起来到了这个精神病院。不断有人被传染,送到这里来,当局一时找不出原因和对策,只能不断把被传染的人输送到此,并派部队看守。医生妻子作为失明者之中唯一的可视者,混在其中,帮助这些不幸的人。而政府因为发现这种传染病的巨大传播性,只能让失明者在此自生自灭。

他们得自己摸索着找到床铺,自己摸索着走到屋外的开阔地去拿回开始尚有保障的食物。一切都在混沌中,什么都看不见的人们,失去了行动的方向,也没有行动的意义,在这个幽闭而荒废的地方,等待着。他们希望有人来救援和帮助,但是等来的是食物断供,没有干净饮用水,最后甚至和自己的排泄物混杂在一起,苟延残喘着。等来的是被士兵严加看管,不敢跨出病院一步否则就是杀身之祸。等来的是后来进入病院的另一群失明症患者,在和先入者争夺少有的食物时,遭受的暴力压迫乃至羞辱。包括医生妻子在内的几个女人被逼着成为那群暴力者的发泄工具,只因为暴力头领手里有一只手枪。

如何解脱?在这个生不如死的地方,没有援救的希望,活着已经没有任何尊严,仅仅为了那一口粮食。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头,只能默默忍受,饥饿、痛苦、屈辱。

最后的反抗来自于被凌辱的女人们。医生妻子看到一把剪刀,伺机割喉施暴者,造成群龙无首,自乱自残。最终当这群受辱的女人和被激起反抗的男人们一起彻底打败了这群暴力者,踉踉跄跄搀扶着走出那道一直不敢越过的大门,才发现早已没有了看守的士兵。整个城市已经沦为失明的城市。所有的交通瘫痪,工厂停产,商铺被抢,食物没有了来源,到处是找不到回家路的失明者。

好在医生妻子还有视力,帮助这群难友找到了各自的家,却早已被不相识而又回不去的陌生人所占。靠着医生妻子的寻找,他们弄到了一些食物,恢复了体力,洗去了污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终于可以像人一样活着了。这场劫难,让他们从最初的相恨相怨,最终变为相依相信。而相比于这一小群人,还有大多数人更多地生活在无穷无尽的痛苦中。

小说的结尾,非常怪异。就在众人突然之间重现光明时,医生妻子的眼前突然一片光亮——“我失明了!”这是一个突兀的回转,也是一个寓意。

小说以医生妻子的视角展开,最后在医生妻子的视力失去时结束。借助医生妻子的眼睛,展现了人性的各种复杂。

每一个人物没有名字,只是以他们的身份特征为名,比如“想要妈妈的小男孩”、“偷车贼”、“戴墨镜的姑娘”,在这里,名字没有意义,而即便是身份特征,也只是他们失明前的特征,失明后,都成为了没有意义的符号,只是一个个活着的人。灾难面前,每一个人都非常脆弱,尊严也可以被视而不见,而对于失明症患者,既然不可视,尊严也许就更加不必有了。当尊严被践踏,最初的沉默忍受换来的只有更加过分的屈辱,最后只有自救才能换回尊严。

小说的背景模糊化,也是这部作品的一个特征。政府的不作为,到最后也成为这场灾难不可躲避的受害者,失明症怎么来的,什么原因,最后又怎么消逝了,都不可知。而人类社会有时候所面对的灾难不就是突如其来的,继而大面积扩散,直至最后的突然消逝。SARS是这样,新冠也许也会这样。失明的含义,不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有失去道德、羞耻、良知,当人失去这些,那是比灾难更为可怕的灾难。人性的沦丧、社会的混乱,这不是现实中看不到的。面对突然的灾难,等待救援不如自救,也许是这部小说给以人的最大启发。而这种自救又不是独立的,必须要结成团,有果敢有牺牲。

失去了秩序的社会,在灾难面前人人自危,为了生存,最初想要把别人踩在脚下的,却是最先失去性命的人,而能够为别人着想的人,最后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和响应。这也就是常言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在这个非一般的情境中,报应来的更快。失去眼睛的光明固然可怕,然而更可怕的是失去心里的光明。人性的善恶在失明的社会里呈现的更为直观。小说最后似乎给以了希望,经历了这番磨难,人们都恢复了视力,眼中重新看到了世界,一切似乎又回归了原样,然而一切又不再是原样了。当医生妻子发现自己失去了视力,是否也在暗示着我们,灾难不会断绝,这个灾难结束了,还会有新的灾难出现。

等着吧。

《失明症漫记》,豆瓣评分9.1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审判》并驾齐驱。——《柯克斯书评》。他的墓志铭是这样一句话“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诺贝尔颁奖辞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著名作家 苏童

0人点赞

日记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心底的光明失去了,会是怎样?——对《失明症漫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