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那些不经意处的小事就是你的教养

                        一

在武大的一次遥感课程的最后一节课课堂,双院院士李德仁老先生正在国重重点实验室报告厅为学生们做授课总结。

水杯就在他的手边,他一口没喝,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以年近八旬的身躯,全程站立着用通俗易懂的话认认真真地讲授着学科专业知识。

离下课大约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他突然说:对不起各位同学,我头有些晕,实在坚持不住了,可能不能讲了,对不起。然后倒下半躺在椅子上大口地喘着粗气。

即便如此,他仍旧坐在一边看着,坚持让学生把课件放完。

那节课的内容,也许早就被学生们遗忘,但他在那样痛不能立的情形之下,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向学生致歉的场景,却深深地烙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记忆里,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对不起各位同学,我实在坚持不住了。”

身为大师,因身体原因,在那样的情况下,他本可以中断授课,更无需因此向自己的学生道歉。

那些不经意间说出口的话,往往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教养。见微知著,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彰显的却是一个高贵的灵魂。而这种不经意,带给周围人的是震慑心灵的温暖和感动。

                        二

三姑告诉我,她的女儿子亦和均诚分手了,分手是子亦提出的。

子亦提出的?有没搞错哟?子亦不是说对他很有感觉,你们二老不是也觉得他挺不错的吗?

不止是三姑二老,事实上,凡是见过均诚的子亦亲戚,第一印象都认为这个男孩子不错。

家世好,父母都是从国企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他本人从985大学毕业后轻轻松松通过国考考到了政府部门工作,才几年光景,如今已是科室副职,前途不可限量;更出挑的是,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偏偏他还长着张特像钟汉良的脸,妥妥的颜值在线。最最重要的一点,他对子亦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

再看子亦,普通企业一文员,相貌上勉强和均诚势均力敌,三姑的生意虽说做得也算是风生水起,但和大富大贵这个概念不说相隔十万八千里,起码也隔了N重山水。更关键的是,子亦离异,带着一小屁孩。

当初,子亦把均诚带回家的时候,几乎所有亲戚朋友都认定子亦中了头彩,绝对是捡了便宜。要说均诚提分手,我肯定觉得比较合情理,毕竟人家一无婚史优质潜力股,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但现在,三姑说是子亦提出的分手,而且是因为一个烟蒂。

就在上周六,子亦闺蜜生日,她把均诚带去参加聚会,也算是正式让他融入她的闺蜜圈吧。

席间,大家红的,白的,啤的换着花样都喝了不少。宴席散后,正当子亦和闺蜜们在酒店门口依依惜别时,不知从哪冒出一衣着虽不褴褛但看着脏兮兮的老年行乞者。

行乞者向在酒店外流连的一行人挨个伸出了手。大家有的避让,有的开始翻钱包。均诚嘴里喷着酒气,边说最讨厌这种有手有脚的假叫花子,边将手中还冒着烟的烟蒂弹向那人。闺蜜们一脸错愕,子亦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下去。

事后,均诚解释说他那晚喝醉了,他只是开了个玩笑。

酒醉心里明呀!况且,子亦清楚他的酒量,她明白,他并没有喝到控制不了行为举止的程度。他开的玩笑,不是风趣和幽默,而是没教养。

所谓教养,就是你对待弱者的态度。

记得木心先生有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教养的上流人士,对车夫、浴室侍应生、任何传递物品的人,从来不会敷衍搪塞。

“也许他人前显贵,也许他千好万好,也许真的是如他所言只是一次玩笑,但从他细微处的表现,我怕我的孩子将来会依样学样。”子亦淡淡地对三姑说。

其实我知道,烟蒂事件只是他们分手的导火索罢了。之前有件事已经让子亦对均诚家有了看法。

均诚没和父母一起住,他按揭了一套三居室。子亦第一次去均诚家的时候,正巧碰到均诚妈过来跟他搞卫生。

均诚妈半个身子扑在窗外,手里抖动着什么,口中忙不迭地笑说:先别动,马上就好了。原来,她抖动的是铺在门厅的地垫。来均诚家的每个人都会先站在上面,脱掉脚下的鞋再换上拖鞋进屋。这块地垫,均诚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清洗过了。

子亦问均诚,他妈怎么不在卫生间抖搂地垫?得到的回复是,均诚妈嫌地垫上的泥沙头发等等会把卫生间弄得太脏,累积多了,兴许还会堵住管道。“反正一点点泥沙从这么高的楼层飘下去又不会砸伤人”。

均诚说的很不以为然,子亦听得很不是滋味。

都知道,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那个烟蒂,那点点泥沙,就是压垮他俩关系的那根稻草。

只是,这一次,稻草的名字叫作教养。

英国作家波伊斯说:任何人,不论多么博学,只要他的学问和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段尚可估量的距离,就都称不上有教养的人。

的确,在某些人眼里,这两件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生活不是江湖,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没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只好尽量将自身的每件小事都做完美,才能让教养匹配得上你的文化。

这一次,我为子亦的分手决定点赞。

                        三

微博上关于教养有句释义:教养是由心而发,设身处地的着想,是由小见大的美德。

女儿跟我讲了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

一次午间,六个同学相邀着在一个女同学的手机上点外卖(可以节省配送费),然后大家就各回各寝室了。

大家原本以为,外卖小哥到后会跟自己打电话,那么,接到电话的同学就会去取自己的订餐。结果,给另外五个同学送餐的全是那个提供手机的同学。要知道,这五个同学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最高的在五楼。而且,送餐的同学把外卖送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不好意思,送迟了哦。问她为什么不让外卖小哥等一等,她说:大冷的天,人家还要赶点送餐,反正是点小事,我就代劳了。

女儿说当时好感动,觉得好温暖。小姐姐,有教养的样子,好美。

何止是她觉得温暖,她妈也觉得好温暖啊。

教养无关乎学识,无关乎职业,也无关乎年龄。从细微处体谅别人的不容易,就是最好的教养。

梁晓声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我想,教养应该也是可以共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微知著,那些不经意处的小事就是你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