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故乡是你永远也回不去的远方

1.

两年前初入职场时,带我的是一个长我几岁的单身姐姐Q,虽然家就在北京,却在相反方向的郊区,所以选择自己一个人在外租房,每天坐30分钟的地铁上班。

Q姐姐一头柔顺的长发,脸上永远都是亲切的笑容,十足的软妹子一枚。然而无意间却得知竟然是学物理的理科生,毕业后一直在自学心理学,性格温柔,管理起手下的人却得心应手。她是我从象牙塔毕业后的第一位老师,温柔与坚强并存。

每天中午同事们会一起订外卖,时间久了发现,Q姐姐钟爱河马生鲜、每日优鲜、回家吃饭等app,很少用我们常用的美团、饿了么外卖,终于有一天,我问Q姐姐为什么钟爱这些平台,Q姐姐手托着下巴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啊,可能是有家的味道吧,我总觉得,小户人家自己种出来的菜,做出来的饭,味道和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是不一样的。

我愣了一下,想想确实如此,昨天吃的什么已经忘记了,但是跟今天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家的味道,即便是本地上班每月回去的Q姐姐都在怀念,远在异乡漂泊的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尝过了?


2.

我还记得记忆中家的味道,农村厨房的窗户里飘出来腾腾的蒸汽,混着饭菜的香味,院子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奶奶喊着让我拿菠菜过去,我便颠儿颠儿地跑去墙外菜园子里拔几棵,菠菜根上带着新鲜的泥土,浓郁的菜香飘荡在身边,边闻边跑着拿去给奶奶。

长大的这些年里,爷爷奶奶相继去世,老家也已经废弃,唯有姥姥姥爷家能有机会再次体验这种生活。姥爷打理着两个菜园子,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还有村外的一块地,种些花生给儿孙们榨油,或者种棉花给大家做新被子。如果哪次回去没能跟着姥爷去菜园子里逛两圈,讨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回来,仿佛这一遭就白走了,到底还是没能接近生养自己的土地。而带到北京的蔬菜,也能在短时间里让身在异乡的自己感到一丝慰藉。

可是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自己没能真正地回到故乡。我错过了家乡春天原野上的麦苗,错过了三四月的香椿和槐花,还即将要错过五六月满藤的丝瓜。

大城市的菜场里包装精美的蔬菜,贴上了有机、特供、无农药等等各种各样的标签,却始终缺少了一个词,原产地:家。


3.

故乡是什么时候开始远去的呢?我问过Q姐姐,她说自己上大学也是在北京,当时却并未觉得家太过遥远。我也问了自己,在远去异乡求学的那个瞬间,我就知道自己再也不会真正的回来了。

大多数的我们,一旦离开,便再难回到那个自己太过熟悉的地方,怕肉体被困在小小的牢笼中,怕灵魂交待给无趣的生活。可是有些人,真的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勇敢地回头,用握紧的双手去打破牢笼,用丰富的精神食粮去反哺生活,牢牢地守护自己的家乡。

这些年这样的新闻越来越多了。

“哈工大博士放弃百万年薪回家种地”,“90后回家种地年收入过百万”,“高校毕业生回家乡创业”......

然而大多数的我们,并没有那样的魄力与勇气。生活在一个太过喧嚣的时代,到处都在散播焦虑,北京的路上行人脚步匆匆,仿佛从不停留,更少有人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的根。即便真的回头,难道我们会放下一切再走回去吗?承认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故乡一直都在渐行渐远。即便真的再回去,时间带走了记忆中的那些人,也只能物是人非事事休。

所以,趁现在还年轻,停下焦虑,多回头看一看吧,也许在下一个瞬间,故乡就成为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地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承认吧,故乡是你永远也回不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