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这是困惑人类的永恒问题。今天我们通过两位智者的对话和一行禅师的正念修习,来尝试去用“心”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智者对话
近期看到两位智者讨论“认识你自己”的话题,其中北大哲学教授周国平老师提到西方哲学关于认识自己的两种看法,第一是在古希腊时期,供奉太阳神的雅典德尔斐神庙中刻有一个神谕,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出自阿波罗之口,而他正是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神。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是强调人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不要骄傲,不要狂妄。而著名的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的故事,就源于苏格拉底承认自己的无知。
第二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家也说“认识你自己,实现你自己”,主要在于两个层面。一方面,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比如尼采说:你要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珍惜生命,不要作为大众的符号,跟随大家生活,而要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他强调的是这一点,和古希腊哲学的内涵不同。另一方面,如果真正挖掘自己,会发现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样就能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生,让人生具有终极意义。
而另一位智者,菩提书院院长及导师济群法师提出——西方文艺复兴后出现人文主义思潮,关注个性解放,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使得自我得到极大张扬。那么,究竟什么代表“我”的存在?身份能代表吗?你今天有这个身份,明天可能没这个身份。相貌、想法、情绪能代表吗?相貌会衰老,想法和情绪更是变化不定的。此外,还有地位、财富、名誉等。佛法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审视后发现,我们认定的所谓自我,比如以身份为我,以相貌为我,以想法为我,以情绪为我,以名字为我……所有这些和我们只有暂时而非永恒的关系。既然是暂时的,就不能代表自我本质性的存在。
佛法告诉我们,把这种暂时的关系当作永恒,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如果执著身体为我,就会害怕死亡;执著相貌为我,就会担心衰老;执著想法为我,就会和世界产生冲突;执著情绪为我,就容易陷入情绪,为其所控,成为情绪的奴隶。
这里所说的无我,并不是说这个生命现象不存在,而是要纠正自我附加的错误设定。当我们彻底摆脱对自我的错误设定,才会看到心的本来面目:像虚空一样,无形无相,无念无住,无边无际。它一无所有,又含藏一切,能生万物。
一行禅师的正念练习
今天分享——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特征(色)、感觉(受)、知觉(想)、心的功能(行)与意识(识)来觉察自己、认识自己。
既然是练习,看是没有作用的,一定要来亲自尝试。
1. 观照自己的五蕴
找一张你年幼的照片。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呼吸二十次后,开始专注于你眼前的这张照片。
回忆并体验拍摄这张照片时,组成你当时的五蕴:身体特征(色)、感觉(受)、知觉(想)、心的功能(行)与意识(识)。
继续随顺你的呼吸。
别让记忆把你给吸引走或将你完全席卷。
像这样禅修十五分钟。
保持微笑。再将正念转移到当下的自己。
觉察你此刻的身体、感觉、知觉、心的功能与意识,看看组成你的五蕴。
问自己:我是谁?把这个问题深植在心中,就像深埋一颗新生的种子在松软的泥土中,并且浇水滋润。
我是谁?这个问题,不该被当作一个用推论性思维去思索的抽象问题。
我是谁?这个问题,不可能借由理性思考来回答,只能以整个五蕴来面对。
别试着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
观照十分钟,保持轻缓的深长的呼吸,以避免被哲学性思考拉走。
2. 观照自己与宇宙
独自坐在一间黑暗的房内,或夜里独自坐在河岸边,或任何能够独处的地方。
开始觉知自己的呼吸。
生起这个念头,我将用手指指着自己,然后指向相反的方向,而非指着自己的身体。
照见你自己外在于你的色身而存在。
照见你的色身就在你的面前--在树间、草地上、叶缝中,在河里。
清楚觉照到你就在宇宙中,而宇宙也在你之中,假如宇宙存在,你就存在,假如你存在,宇宙也就存在。
既无生,亦无死,既无来,也无去。
轻轻地微笑。
看好呼吸。
观照十到二十分钟。
重复正确:用心去认识自己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被贴上我的标签,我的杯子,我的房子,我的事业,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有“我”这个概念?我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曾被老师提出来:“你一篇作文里面有30-40个我字,你知道吗?”那个时候的我完全没有觉察,但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可以少一点我,当然是在写作文的时候。
随着生活的成长,我发现了太多关于自己的执着,我执着身体是我,一旦身体有头疼脑热,如临大敌,赶快看医生、做检查、吃药,一定不能让身体有任何问题。
身体之外,“我”的存在还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心态,活在我自己的感觉中,很少能够如实的看到一个事物的本质,反而经常是被情绪和感觉牵引而走,仿佛那就是我。盲人摸象的故事听起来很可笑,可在当下的生活里,我何尝不是一个摸象的盲人呢?
济群法师说:“我们生活在共同的世界,但同时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情绪中。很多时候,还会被这些喜怒哀乐左右着,无法自主。我们为什么会被其主宰?原因就是把这些情绪误以为是“我”——“我喜欢,我讨厌”,于是就会在乎,就会执著,进而不断将心灵能量投射其中,不断强化这些情绪。最终将主权拱手相让,使某些情绪长时间地影响我们。生活中,有人一生追寻爱情,也有人一生被仇恨驱使。其实,很多情绪只是内心的恶性肿瘤,只是生命的不良发展。虽然生长在我们心中,却并不属于“我”的一部分。倘能以智慧进行观照,认清这些情绪不过是内心漂浮的影像,就不会一头栽入其中,成为被操纵的傀儡。”
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找到这个本自具足的觉性,由此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而不是被种种假象所转。当我们彻底摆脱对自我的错误设定,才会看到心的本来面目。
你的体会是什么?心的感觉是什么?
济群法师说:心像虚空一样,无形无相,无念无住,无边无际,它一无所有,又含藏一切,能生万物。
一起来尝试用“心”去认识自己吧,而非逻辑和思维。
文/编辑:一心正念
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