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0-3)不一样的曾国藩:初识修身改"涤生" 岳麓书院奠学基

新(10-3)不一样的曾国藩:初识修身改"涤生" 岳麓书院奠学基

发奋图强刻苦求学终有成

随着曾子城学业的增长、学识的提高,父亲曾麟书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斤两,在四十三岁才考中秀才,算是到顶了,就不再动心思谋取功名了,免得再惹人耻笑。于是就中止科考,凭着秀才那点小底子,在家里办了私塾。如曾子城爷爷所说,当个教书先生,也是受人“尊敬”的。

曾子城也清楚自己背负着家人(族)振兴的责任与希望。特别是经过岳父的引导后,再一次体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来。尤其是那股不服输的性格,彻底征服了他的爷爷。次年,赴长沙参加第五次院试,顺利考中了秀才。

于次年远赴长沙求学岳麓书院。1834年(道光十四年),他进入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学习。岳麓书院,那可不是一般的存在!若在当下,那简直就是就是清华北大的预科班!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出了不少达官显贵和文化名人。

那时的岳麓书院,比现在的清华北大牛逼多了,能进到那里的学子,金榜题名指日可待。

按说,曾子城那样资质的人,是无法进入岳麓书院的,他之所以能有机会,除了岳父托关系外,再就是他有名,而且全省出名,可笑的却是反面人物!那是被学台痛陈科考文章文理不通,并悬匾示范的反面典型。不知是不是有这个原因反而帮了他的忙进了这牛逼学府。

曾子城的刻苦劲,岳麓书院的师生们是有目共睹的。

刻苦到什么地步?岳麓书院收藏有一份资料:……子诚(曾国藩的字)夜读,有虫于颊而不觉也,先生视为奇人……这情境,连老师都称叹不已。

霍然开悟,笃定人生目标。在苦读中,曾子城慢慢开窍领悟了,开始有了思性的思考,再也不象之前一样的胡乱读呀、背呀的,有针对性的思想了。他要为自己立下的一个大目标一一要象王夫之或王阳明一样,成为一个大儒、圣贤之人!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曾子城开始博览群书。不再拘泥于那些死板的书籍,而是广泛地看书,什么杂文趣谈,名人专著,都有涉猎入。

或许是沾了岳麓山的灵气,曾子城彻底通了窍,尤如再获启蒙一样顿悟:若实现大志,必先修身养性。

幸遇大师拓宽视野奠积学

求学岳麓书院本是奢望,哪知又遇欧阳大师实学塑造,尤如再度启蒙,奠定识见格局之基;又遇南阳卧龙才俊,习学相长,积学日进,换帖兄弟,相期终身!

真的是:

岳麓书院本镀金,

岂料欧阳本期深。

结交南阳桃园义,

肇定湘军创始人!

曾子城在岳麓书院遇到了“最牛”的名师欧阳厚均,不仅学业大进,而且奠定了人生最为重要的大格局,可谓是影响深远的恩师之一。

一是师从名师,影响深远。欧阳厚均,于1816年(嘉庆二十三年)52岁时出任岳麓书院山长,一直到逝世前2年才离去。青丝而至,白首而归,前后获准题奏议叙3次,礼部记录8次,为书院建设和教书育人奉献了全部的精力。

曾子城在岳麓书院师从欧阳厚均校长,应该是极其幸运的。欧阳厚均学问渊博,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御史。他有着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办学理念,认为学生不应仅仅学习八股及诗赋文章,而应为“有体有用之学”,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天分和性情自由发展。在这种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下,他培养了大批人才(湘军集团的重要领军人物如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江忠源、李元度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欧阳厚均应该是曾子城求学之路遇到的最会办学的老师!

二是教导有方,塑造人格。欧阳厚均有着自己的主张和思想。追求上进、独立人格。其弟子之一李元度曾说:“弟子著录三千人,多以节义功名显”。其门生左宗棠、江忠源、曾国藩、郭嵩焘等清后期的经天纬地之才,均与此相干。

岳麓书院经欧阳厚均几十年的努力,名盛不衰、高峰迭起;欧阳厚均也成为清代前中期湖湘地区最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和推动湖湘传统教育承先启先,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人物。

三是“体”“用”兼备,重践西学。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山东麓,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培养湖南人才的摇篮。欧阳厚均出任山长后,他遵循前任治学遗法,结合多年从政经验,以“忠孝廉节,敦品励行”立教,劝谕诸生。

欧阳厚均兼收“体”“用”,辩证“体”“用”。把教育归结为“培植人材为有体有用之学”,即主张不能把“体”和“用”分割开来,不能只注重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他认为,学生既要掌握儒家经典,知道如何做人,做一个“致君泽民”的经世之才,而且也要学习日用知识,具有社会应变能力。也注重吸纳西学、“体”“用”兼备,才能“出为良臣,处为良士”,而不沦为只知低头吟咏的腐儒,也不会变成不懂立世传道的纨绔子弟。同时,主张“诸生骋研抽秘,各抒所长,或以理胜,或以气胜,或以才胜,平奇浓淡,不拘一体,总之惟其是尔”。教出来的绝对不是书呆子!

四是善于总结,品学兼优。欧阳厚均每届校训都述“求知之前务必先立德,唯有德才兼备,方可成为有用之才,有才无德之人走向社会必成人民祸害”。

极力主张对学生要严而恰当,要“于培养之中寓鼓励”,把扬善褒良贯穿全程,以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迎合学生追求上进、独立人格的心理,主张“先生立教,务会学者,陶泳其天趣,坚定其德行,而明习于时务,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在劳逸之中成就学业,启迪后学。

特别提倡讨论式教学和自我教育,为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告诫学生“讲艺论文,有奇共赏,有疑共析”。“二三子争砥砺,敦品力学,互相规劝”,“择其优者互相传阅,以资观摩”等。

五是汲取精萃,筑牢底色。在岳麓书院读书期间,曾子城接触到了儒学和理学,还有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是那本《传习录》,对他的影响很大。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是理学和儒学的进一步升华。在岳麓书院这一年的时间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立志了,要成为一代大儒。

作为近代史上湖湘文化的开拓者、中华古文化的集大成者的一代大儒,在个人求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聆听亲教、入心入脑、刻骨铭心,筑牢人生底色,奠定一生格局、影响至深,怎么说都不为过。反之,欧阳厚均对他的门生们的每个个人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如果说,通过他对门生们的影响而对整个近代湖南、甚至于中国近代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都是有目共睹的。

曾子城此时正处于学业顺遂,得遇赏识自己的恩师,正想得意之时,突然想起一件事,一拍脑袋,惊呼到:不好,这事儿怎么能忘记呢?!

所为所事惊到,欲知如何,请关注后文解惑!

附:欧阳厚均(1766—1846),字福田,号坦斋,人称“坦斋先生”,清代乾隆三十一年(1766)生于湖南安仁县梅穆村仓下(今郴州市安仁县禾市乡乐友村)。1789-1791年(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就读岳麓书院,从学于罗典。

他本身也在岳麓书院读书。学习非常很用功,与同窗“联步登堂,抠衣问字”,学业长进,至1799的(嘉庆四年)进士及第,任过陕西司郎等职。

他混迹官场20年,深感官场日趋腐败,正当有望升迁之际,却决意放弃仕途,才年逾四十,便“以母老告归”了。

1846年正月,欧阳厚均病逝于家中,葬梅穆村黄沙塘(今安仁县禾市乡新渡村黄仙塘),立碑“诰授通奉大夫欧阳公坦斋之墓”。

参考资料:

1、《欧阳厚均》,百度百科。

2、《曾国藩的前十位老师》,徐立的日志。

附录:

《花絮:曾国藩曾读过书的涟滨书院》

曾国藩与涟滨书院

湘乡的涟水之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涟滨书院,曾国藩曾经在此求过学,当然是他的母校。客观的讲,现在也很难说的清楚,是涟滨书院成就了曾子城,还是曾国藩成就了涟滨书院扬名三湘四水?

旧时涟滨书院

涟滨书院的前址是“湘乡学宫”,也叫“文庙”。

湘乡文庙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最初叫学宫。它既是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读书之所,这是湘乡开办官学的标志。

据史料记载,“学宫与孔庙并建,治庙之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属之子弟肄业焉。”

文庙因兵火与风雨侵蚀,在宋、元、明、清四朝,先后修复、重建、扩建达七次之多。

清时重建扩建

乾隆四年(1739年),湘知县徐锡仁给书院取名“涟滨”。乾隆三十五年,知县朱鉴昌作《涟滨书院记》:“上湘有书院旧矣。宋,乡贤周受业南轩张子,归与邑人讲学昆仑桥,光大朱张理学。张栻为其题词‘涟滨书院’。”

涟滨书院建筑在原学宫旧址上,以儒家“求道”、“传道”之宗旨与“兼济天下”的政治道路相连,“中为春风堂,旁列学舍三斋,前为龙门,左立学舍门,右为考棚。

”讲堂、斋舍、书楼这个建筑群从每个殿堂厅房所居的位置、装饰到总体格局都遵循纲常礼教的严谨秩序,使书院师生置身于一种浓厚的政治伦常的观念和秩序之中。

曾国藩求学涟滨

道光十一年(1831年)曾国藩来到了涟滨书院。此前,曾国藩连续参加了四次院试,都名落孙山。于是,他来到了涟滨书院,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涟滨书院山长是刘元堂,是一位饱学之士。曾国藩深受刘元堂的影响。在这里学习一年后,曾国藩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赴长沙参加第五次院试,顺利考中了秀才。

虽然在涟滨书院仅一年时间,但这是曾子城仕途的重要转折点,其思想认识也发生了较大转变。

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回忆这一年的学习时光,“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今日涟滨

2010年9月,湮灭于历史中的涟滨书院,再次伫立于涟水之滨,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的莲滨书院是曾国藩生平研究馆,设有“寒窗苦读”、“京师岁月”、“湘军统帅”、“总督南北”、“倡办洋务”、“一代儒宗”、“家教传承”、“流被桑梓”八个展厅和一个精品展室。

再次重建

该工程于2010年2月开始动工建设,9月建成试开馆,10月正式开馆。“曾国藩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所处的时代和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创建‘曾国藩生平研究馆’,旨在为大家研究曾国藩和湘军文化搭建一个平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10-3)不一样的曾国藩:初识修身改"涤生" 岳麓书院奠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