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同时治水,为什大禹成功,他老爸鲧失败?

图片发自App


上古时期,人类曾经经历过一次大洪水,当时这场水灾席卷全球,东西方都留下了关于它的传说,在西方是诺亚方舟的故事,在东方则是大禹治水。

大禹,名叫文命。他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当时中华黄金家族的子弟。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

因此,大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从黄帝到到禹这一系,一共五代人,出了三位大帝,只有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不曾登过帝位。

大禹和他的父亲鲧先后奉命治水,他们的命运也因为治水成功与否而有着天壤之别。

话说尧帝在位时,洪水滔天,包围了山岳,淹没了丘陵,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尧帝经过精挑细选,派鲧前去治水。过了九年时间,洪水依旧肆虐,鲧治水基本失败。

其实,鲧的失败是有伏笔的,当年尧寻找治水能人时,群臣和四方诸侯向他推荐鲧,尧起初不同意,他说:“鲧是个违背上命,能够毁灭同族的人。”可见在尧帝心里,鲧这个人人品不行,他不听从上级命令,所做所为不但危及自身,而且很有可能会令他的整个同族为他陪葬。

当时四方诸侯还是极力推荐鲧,“同辈的人中,没有比鲧更有能力的了,请陛下试试他吧。”

由于当时主要从黄帝的子孙里面选任重要官员,可能鲧在这个家族里面确实属于比较优秀的,尧帝选不出比他能力更强的,也就只好听从了诸侯的建议,任命鲧去治水。

这里就体现出了贵族世袭官员制度的弊端,只能在固定的人群中选择官员,哪怕这群人都不行,也只能瘸子里面选将军,从他们中间选择一个相对优秀的人来任职,其他不属于贵族家族的人,再优秀也不能被任命为官员。这时候一个国家要想治理的好,就只能祈求老天保佑贵族都是能人,但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鲧治水的失败。

尧帝后来重用了舜,舜代行天子职责巡视四方,舜发现鲧治水太差,就在羽山(位于今天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交界处)的海边把鲧给诛杀了。

鲧死了,但是大洪水还在,依然需要找人治水。后来尧帝驾崩,舜帝继位,任命大禹继续治水,并派伯益和后稷当他的副手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确实有大公无私的精神,舜帝杀了鲧,竟然还敢用他的儿子继续治水,大禹不记杀父之仇,以大无畏的精神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对舜帝还很感恩戴德。

大禹为人德行高尚,处事勤勉敏捷,他的所作所为都能成为人们所遵守的纲纪。

他对自己父亲治水不力被杀一事深感哀伤,痛定思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治水大业中去。他在外十三年,吃穿住用都很简朴,随身携带圆规、方矩、准绳等工具,据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人们传为美谈。

大禹治水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坚持鲧治水时堵的战略方针,而是改堵为疏,不在四处围追堵截洪水,疏导大川大河的河道,将洪水引向大海。

首先,他随着山势树立标志,确定高山大川的走势。这样就对全国的地势有了一个总体印象,有助于更好地从全局出发谋划治水。

其次,他在大山上修筑道路,方便治水民工出行,算是为治水大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设施。

第三,他沿着地势疏浚河流,将水从高处引向低处,从小河引向大河,从大河引向海洋,实现全国水系从地表水到海洋水的大循环。

第四,他围着大野泽、雷夏泽等大湖泊修筑堤岸,避免雨季湖水四处蔓延,也使得沿湖形成大片大片的良田,造福了四方的百姓。

第五,他借治水巡行各地之际,详细考察各地的土壤贫富、物产品种、居民等,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划定贡税等级,确定各地应该进贡的特产。

第六,他将当时的中国划定为九州,铸九鼎,分封诸侯治理各州百姓。

最后,大禹治水大获成功,同时还将舜帝的声威传布至全国各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天下从此太平安定,大禹也凭借治水成为舜帝心目中的继承人选,逐步开启了大夏王朝的序幕。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子同时治水,为什大禹成功,他老爸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