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352)那片诗意的栖息地——读《致教师》有感

   

      时隔数日,终于啃完了这本《致教师》。猛然回首,竟发现自己多年所追求的理想教育,不就是朱永新老师所推广的新教育实验吗?原来我们一直是新教育实验积极的一个践行者,只是,没有做到位罢了。作为教师暑期阅读专著,机缘巧合从别校淘来这本书,认真的阅读,仔细的揣摩,于漪老师的那本《倾诉如歌的岁月》是徒弟及学子们评价于漪老师的叙事合集,作为时代楷模,于漪老师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的虔诚与赤子之心,无人能及。除了敬仰唯有敬仰。同样,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也是令人肃然起敬。在大语文时代,我们呼唤这些教育家们为语文发声,也为教育代言。

    《致教师》是朱永新老师回复一线教师的书信合集。百来封信件,一句句诚恳的请教,一幕幕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困惑与迷茫,一个个实际又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朱老师总是耐心解答并指出方向。这让我想起来那个走上学习强国平台的好校长,坚持给每个孩子回信,陪孩子吃午餐,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心在哪里,哪里便会大放异彩。朱永新教授倡导理想教育,理想教室,理想教师,理想学生,理想父母……一切从孩子未来着想,为教师发展出力。其推广的“晨诵,午读,暮省”恰恰是我们长久以来坚持的读写工程。作为实践者,我喜欢清晨阳光的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经典诵读声,喜欢校园的早晨因诗意的铺陈而开启一天的美好。更喜欢在“爱阅读”讲坛上那些出口成章的孩子们。晨诵经典的确需要长久坚持,国语的美感都在一句句经典诗词佳作里流淌,语文之美需要这样的表达。

    读着朱教授的一封封回信,不禁联系着自己教学的实际。那些摆在眼前的苟且的确有时候让我们找不到更好的诗和远方。而朱教授用自己的经历,以新教育实验人的经验,启迪每一个迷途的灵魂,为一线教师解疑答惑。最忘不了的是无论什么问题,到最后他解决问题后永不忘一句“祝你幸福”。因为新教育提倡教育人过一种完整幸福美好的教育生活。通过三种方式在千篇一律的教育生涯里得以幸福成长。作者谈到《新教师的“吉祥三宝”》中就新教师的成长提出了这三个阶段,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从教书匠到教育家,我们或许就是缺了这三个法宝。作者提到坚持写教育日记,我们当中有不少文学素养较好的老师,能在日复一日的繁杂里坚守一片精神高地,实在不易。但能坚持下来的,都将成为教师成长的基石。我校杨老师,之前也默默的写,后来在上短短一年的坚持,便有了几十万字的作品集。有一次,当我见到同为教师的她老公时,说起杨老师的创作也忍不住惊叹,没想到会写出那么多文字。写作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教育写作的积累更是我们向专业成长的重要过程。学校每月一篇真实反思,不仅让老师们回顾了一月里难忘的教育片段,更是一种教学行为的回顾反思。读了朱老师的作品,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写下去的理由。朱老师在作品集中多次提到理想教室。我在想,我们何时能拥有这样的一所教室,师生共成长,充分尊重每个生命,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去除那些按年级按序号的排班,师生共取班名,设计班徽,班歌,班风,班训……“小蜗牛班”“奋进班”,这些名字可能幼稚,但充满童趣童真,是真正让孩子站在中央的教育。

    《致教师》中,朱老师针对老师们提出的疑问,以教育家博大的情怀循循善诱,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永葆教育激情,以爱做教育,虔诚为舟,孜孜不倦的奋进为桨,终归走向属于自己的一片海。该书不仅回答了一线教师对新教育实验模式的学习,也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及业余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师八小时之外的业余爱好,生活与工作的权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等,无论怎样,教育人当怀着一种敬畏,一分感恩,还有一片赤诚之心,才可成就自己的一番教育事业。从苏北一个小县城,到北京大城市里,朱老师用自己一步一步的脚印,一年一年的努力,把新教育实验不遗余力的推广发展,使之成为教育的新门面,带领无数教师过起了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更多的学校健康的成长起来,成就了千千万万向更优秀自己发展的学子们。何谓爱的教育,何谓幸福的教育生活,当我们不再将目光聚焦在成绩上,关注更多孩子生命成长的时候,当我们不再被琐碎的事务缠身而落落寡欢时,关注自身专业成长与幸福生活,向理想教育生活前进的时候,我们便会真正体味教育之乐趣。

    大文学家韩愈曾说:诗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将为师之道清晰诠释。数千年来,孔子作为大成至圣先师,他的教育理念仍旧是我们可学可用的良方妙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这些方法我们追寻了千年,却做不到极致。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师德写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践行里。古今先贤大者,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点灯人。然而,岁月流逝,我们或多或少丢了那份从教初心,朱永新教授却始终如一热爱着教育,这是执着与坚守,更是教育情怀的写照。

    生而为师,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想,朱老师的《致教师》已给我了答案,在这块诗意的栖息地,让我们携手同行,也来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人记(352)那片诗意的栖息地——读《致教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