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最不容易治愈——莎士比亚
“到底要不要**呢?”
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纠结
譬如:
今天要吃什么菜呢?
今天到底要不要运动呢?
这个工作到底要不要现在做呢?
我到底要不要跳槽呢?
……
这些问题常常耗费我们许多的精力和时间。
我们有时会称之为“思考”,可是吊诡的是,我们的大脑会一直被所谓的“思考”占据着,不停的循环往复,面对着某一件事物不停跟自己说:“到底要不要**呢?“
我们的精力意志力就在反复询问自己这个文字问题中,不知不觉地精疲力竭,然后或是心生疲惫,或是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许多宝贵的时间也在纠结之中慢慢消耗。例如自己定下的减肥计划,升职计划…也在每一次纠结中不停消耗,慢慢沉入大海。
那有没有一种好办法让我们摆脱纠结呢?
我想起了在哲学里面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沙漠中迷路的村夫,因为遇到了沙尘暴,身上的干粮和水都丢失了,他好不容易从沙尘暴中保住了性命,而他却面临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眼前全是黄沙漫天,而他因为路途艰辛,已经筋疲力尽,他不仅饥饿还严重缺水。
就在他以为自己就要死在这里的时候,他的眼前竟然出现了一个戴着斗篷,留着山羊胡须的老者,老者缓缓地和他说“东边走十公里,有肉;西边走十公里,有水。你的体力目前只能支撑你走十公里,你会怎么选呢?“
你会怎么选呢?
选肉,就会渴死,选水,就会饿死。
村夫开始纠结。
这个问题也迎来了不少讨论,大家纷纷发表“高见”。
在那十公里路里会不会有什么奇遇发生呢?就像网络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然后就会活下来。
又会不会他不在地球上,而在另外一个类似的星球,而这个星球的圆周长是二十公里,也就是说最后的终点是肉和水都有而他也不会饿死。
各种各样的脑洞我都见到过。
而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
村夫被老者的问题难倒了,他知道,选择东边吧,他害怕自己会渴死,而另一边,他又害怕自己会饿死,可是他却总是拿不定主意,他还担心会不会那老者是骗他的,那十公里之后可能什么都没有。他就一直在原地焦灼着。
正午的太阳很猛烈,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了,他早已经精疲力竭,就这样,他在原地,又饿又渴地死掉了。
与其说他是因为没有水没有食物而死去的,不如说是,村夫是因为自己的纠结而死去的。
我又想起在我小时候的一件小事,那时候母亲做完饭就得出去加班,也顾不上吃几口,吃饭洗碗都要自己搞定。
有一次,我成为了上面的“村夫”。在吃过饭后,我在纠结,要不要去洗碗呢?
然后,我就会坐在餐桌上等,纠结到底是要现在洗和待会洗,而还没等我纠结出结果,我就被电视上的动画片吸引了,洗碗的事情也被我抛诸脑后。
等夜晚母亲回来的时候发现一桌的脏碗子,于是我被母亲批评了又批评,可我死性不改,总是在纠结中错过了应该洗碗的时间。
后来母亲发现我问题,就跟我说,下次吃完饭记得告诉自己“吃完饭,去洗碗,什么都不要想,去做!“
于是到了下一次又开始纠结的时候,“吃完饭,去洗碗“脑海里就出现母亲叮嘱的声音,也容不下我再次思考。
我赶紧收拾碗筷,去洗碗。然后我发现,洗完碗电视的动画片也正好开播。
“吃完饭,去洗碗“这句话也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
每当我纠结今天要不要运动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告诉我“吃完饭,去洗碗“就像在说
”今天,去运动“
当我纠结高考该选择文还是理的时候,想了两天没有结果,心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
“与其踌躇不定,不如现在就决定!“
这在当时为我省下了不少的时间,在别人还在纠结的时候,我已经投入了理科的学习当中了。
所以,在面临决定的时候,东边和西边,做或者不做,都是一种选择,浪费时间去纠结的时候不如做出选择然后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继续考量,以此来修正自己的航道。
我不知道走东边或西边到底那边能活,十公里之后我会不会死。
但我知道,我要做出选择,任意一边都可以,只要做出选择就有可能性,就有生存的可能,就算是死路,那也总比什么都不做在原地活活晒死要强。
我们也听到过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
在学生时代,因为纠结学习是否有用,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间。
在工作时,因为纠结岗位高低,纠结发展前景,迟迟做不出决定,最后错过了最好的晋升机会。
在人生中,我们总会因为纠结,原地踏步,而错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人,还有本可能实现的梦想,到了尽头只剩下嘘嘘怨念。
在生活里总是在机会过去之后才懊悔不已,总是因为纠结而停留原地,失去了本该能抓住的机会。
故事永远相似,因为人性永远一致。
而如果你不想再纠结,那就像一个勇敢者一样去做决定吧,像“吃完饭,去洗碗”这句话一样坚定。
我们一起努力,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