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艺术品,是创新?还是侵权?

2013年一款3D打印的雕塑作品在上海泓盛拍卖行首届“拍卖双年展”进行了拍卖。而这也是3D打印艺术品第一次被成功拍卖。

这款名为《ONO之神》的3D打印作品,是一个造型奇异、酷似男性阳具的神像雕塑,服饰上点缀有互联网和科技等元素。

“我们都知道‘自由女神’、‘胜利女神’,她们是某些特定精神如‘自由’、‘和平’的人文化体现。除此之外我觉得‘互联网’也应该有代表自己文化和意义的符号做为象征……”

新媒体艺术家吕东源阐述了他创作这款3D打印作品的初衷。

他根据“屌丝文化”做为灵感,以中国古代天神为原型,用三维软件雕刻了这件怪诞有趣的“屌神”作品,以此做为互联网亚文化的符号象征。

另外名称也隐含有“很牛、很酷”之意。艺术家想以此轻松戏谑的方式,向“开放、对等、协作”的互联网精神致敬。

而后,ONO的源文件被共享到了网上,由网络社区的其他CG艺术家和游戏设计师进行再创造,他们都有一定的3D软件基础和协作经验。

“作品本身并不完美,但我们试图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产生另一种美,保持一种动态的永恒。”吕东源表示,在原有作品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新的版本和造型就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ONO项目中每一个‘新角色’的产生都是共享和协作的结果,创作过程中没有太多的限制和版权归属问题。”

吕东源表达出对3D打印技术和互联网“分布式协作”的推崇之情,“每一个新创造出来的模型,都会被无偿地供人下载并进行无数次修改,进行着一场虚拟世界的变异和进化……”。

源文件还可以输出成STL格式,用3D打印机制成个性化的实体雕塑。

在艺术领域,3D打印的成熟就会衍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3D打印的“艺术品”:是创新还是侵权。

对此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过度崇拜和滥用科技,会破坏艺术品的原创性;

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应用确实有积极的肯定作用;

3D打印技术只会让已经鱼龙混杂的古玩赝品市场更加混乱;

3D打印技术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帮助创作者制作出自己钟情的作品;

也有人表示:3D打印出来的东西只能归为生活艺术品类,而不能拿来跟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一较高低,两者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技术就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威胁,关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投票讨论。

李老师找了一下3D打印艺术品的图片,分享给你,让你也体会一下3D打印作品带来的震撼。

你可能感兴趣的:(3D打印艺术品,是创新?还是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