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和未来自己的一场沟通

写作有时候是一场与自己的沟通。

要表述一个观点很容易,要写清楚一个想法却不简单。在表述的时候可以不用太考虑语句结构、措辞方式,而用写作传递,不得不重新斟酌每一个用词再被串联起来之后的意义。

打一个词有时候要再脑海里过两到三个其他备选的近义词,一句话写好后又可能因为上下文的影响重新替换选定的词语。如此往复,一次脑海观点的撰写,就变成了一场和内在自己的沟通。

图片发自App

写作也是一种少有的媒介,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落笔之后的任意时空,与另一个陌生的灵魂碰撞思维火花。借助这个凝固时空的媒介,我们还可以和未来的自己来一场沟通。

举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是我去年(2017年)记录的一段文字

脑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空白,他们穿插着不断的从我面前晃过,每当我聚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念头,想要抓住,却被挤过来的另一个想法或空白打断,念头变成了断裂的思绪,紧接着剩下的思绪又演变成了另个奇怪的念头,就这么往复着,越来越多互不相连却又看似关联的念头满满的挤在脑子里。如此,混乱的大脑引发了焦躁的情绪。

我想这也许就是,描绘作家的画面,废纸篓里一定要是装满废稿纸的原因吧。

这个是在那一次想要提笔写作时,我大脑里的样子,想要写点东西时,混乱的思绪却无从下笔。所以当时我在费尽心力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就放弃和自己较劲。

而有意思的是在前两天,当我再次看到这段文字时,我瞬间被带入到了当时的情景,而同时我有了多个纬度的感悟。

1.认知,如果不具备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既公众语言组织能力,就很难(快速)将日常经验积累为自己的智慧

思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当你和别人表述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甚至恨不得把表情和肢体语言全部化为媒介传递信息。可是当你提起笔想要写下一段文字来阐述的时候,却发现什么样的文字都不足够展现丰富的想象,尤其在好不容易写下了文字之后,却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更是让人抓狂。

2.践行,想要逐步改变这样的情况,可以有几个方向的努力

拓宽大脑的容量

虽然摆脱不了依然会拥挤的事实,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拥挤的频率会相应降低

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大脑拥挤带来的焦躁感

建立更多的大脑内在秩序

我相信大脑如果原本就建立了多个秩序体(逻辑自洽,框架稳定的领域知识群),那些飘荡在大脑中的凌乱念头,会被有关联的秩序体吸收,这样原本凌乱得念头,反而有可能让自己在那个秩序体内有了更多灵感。

定期刻意训练

凡事少不了多练,大脑形成肌肉群组,混乱感会逐步被适应,同时能越来越快的给出反应,这本身其实也是在组建一个新的秩序体。


瞬间在两个纬度上获得新认知,让我非常惊喜和意外,这似乎是过去的自己送给现在自己的礼物。(即使它在那个时候看起来糟透了)

而我现在能够接受这份礼物,也和这一年的学习成长分不开,突破了自己的限制,能够接纳吸收更多、更复杂的事物。

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份礼物也是现在的我所需要的。这也让我理解了写作作为沟通媒介的另外一层意义:

是否站在“听众”的角度在表述观点

过去一年,也多次听到相关的言论和告诫。没有自身的经历来理解,终究是缺了“醒悟”的引子。

写作是场沟通,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当下、过去、未来三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对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和未来自己的一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