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为你的本科母校捐多少钱

记得大二毛概课的时候,毛概老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学校要建教学楼,发起了校友捐款。捐款进行下来一统计,往届校友捐款不到一百万,在校任职老师们捐了二百多万。毛概老师说我们学校校友穷,隔壁河南财经大学某知名校友,现在已经是河南省某知名球队的老板,曾一次性为学校捐款几千万。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说的具体数额已经记得不太清楚,就记得当时自己也认为我们学校校友混的太差,我得好好奋斗,到时候给学校多捐点。

但随着四年下来,我越来越发觉似乎并不是这样。本科院校虽然是以##学院为名的双非院校,但却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老牌本科院校。学校在1986年左右就已经升级为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在河南省内也是一本上下;曾经也是系统内高校,六七十年来也着实为航空系统培养了不少经管人才。校友虽然并不突出,但也不至于太差,出现这种结果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在校这几年也一直在思考原因。


从2015年入校,就听说学校已经在筹备更名大学,随后经历了校领导更迭,学校也在飞速改革发展,但发展的结果却颇有争议。记得刚入学时候,校内基础设施便利,超市、水果店、缝纫店、理发店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条闻名大学城的商业街。随后商业街被学校以各种原因关停。作为学生也表示理解,毕竟校内设施也完全满足需求。但随后,校内店铺也纷纷搬离。学生们虽不知情,但从搬离的商铺人员口中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在校商铺店面租金飞涨,商家纷纷选择离开,留下的和重新入住的都是奶茶饮料等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学校自此也被戏称为“郑州奶茶大学。”商铺租金是否上涨并不清楚,只知道校内商铺越来越少,物价越来越贵,新搬入的某连锁超市甚至闹出不提供五块以下冰棍的笑话,还曾因为物价问题被学生闹至微博热搜。大四和室友去隔壁大学购物,面对隔壁大学校内商业一条街,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等场景,室友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我苦笑着提醒他,别忘了我们学校曾经也是这样。

四年下来,见了太多这样的场景:教室内设施报修半月等不来维修人员;学生冬季在室外背书冻得直哆嗦,教学楼社团室内吹着暖气唱歌;教学楼内社团排练吵得影响上课,也找不到管理人员反映。相信每个人初心都是暖的,热的,经历的多了就冷了,倦了。记得刚上大学时,面对网上的质疑,我都第一个冲上去争辩。三四年下来,经历过太多让人心凉的事,也就懒得上去争辩,甚至还会跟着附和两句。改变不了现状,唯一想做的就是尽早离开。

一个大学的凝聚力,或者说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并不仅仅来源于学校的教学实力。归属感的来源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记得每次寒暑假开学,在洛阳车站门口总是能看到洛阳师范学院的校车,直接停在火车站门口接自己学校的学生。时常会想洛阳师范的学生是幸运的,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相信他们在多少年想起来后依旧能够勾起对母校的情感。就像时常上热搜的“别人家的大学”,学校为学生考虑,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让学生铭记多年。因此,我也始终认为:一个学校的价值,除了学校自身的教学科研等平台带给学生的获得感,还包括学校人性化的管理给学生带来的温暖情怀。而这两方面也正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所缺少的。

现在如果现在有人问我,等你有钱了,你会给你的本科母校捐多少,我可能真的要花时间好好想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愿意为你的本科母校捐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