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心里燃烧的火焰,正如书本里蹦出的火花,生生不息。

其实我们每天都跟文字打交道,但当你花大量时间浏览讯息类的语段时,别人可能正在从书本汲取源源不断的知识。

——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 今天你阅读了吗?

每次被导师问及:班上有同学看过某某书吗?回答他的往往是教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这种尴尬的场面同样发生在书店里:你看过这个作者的另外一本书吗?回答他的很可能是:

“我连这本都没看过。”

……

说好的诗和远方呢?难道我们现在只有茶杯里的枸杞了吗?

我们要知道阅读具有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本书,但是有多少人读完了?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当中的方法在阅读呢?

                                                    二 不是不愿意,是没时间啊

我在广播台的好盆友苗苗天生有副好嗓子,对配音更是无师自通。我近段时间为了面试一个对英语要求极高的志愿岗位,每天不厌其烦的骚扰她,请教如何模仿欧美影视剧里的美式发音。面对我这种配音界的麻瓜,她非常专业的指导我如何运气、配合感情、演绎角色等等,这些小小的配音技巧对我日后的口语练习真的是莫大的助力。当我们休息的时候,我就掏出了书来一边啃,一边做笔记。

这时苗苗看到,突然抓着我问:

每次看到你闲下来就啃书,你是怎么做到高效读书的?

估计当时我一脸懵逼,她缓了缓,开始跟我倒苦水:平时广播台太忙了,跟播、剪辑音频……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到哪里都拎着电脑,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然而没有源源不断的输入对于播音也是非常致命的。

于是我问:你的空闲时间在干什么?苗苗老实回答:刷微博里播音的讯息,美名其曰——学习。

然而这种对碎片化的信息收集真的是在学习吗?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上网浏览的讯息,看到的媒体,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我们不需要动脑子就可以获取,甚至有的时候截个屏就不再理会。在大数据时代,很多人都会对来源记忆变得越来越依赖,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这被称之为——谷歌效应,即对分布式储存的一种适应方法。(《知识大迁移》)

                                                  三 如何进行资讯和书本的阅读

分类 我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可以进行阅读分类处理。短暂的空闲时间里,将信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大致的分类,重要的通知要处理、每天阅读的材料要合理、阅读任务要完成……碎片化的时间可以帮助你将信息合理放置到作息抽屉中,在大块的空闲时间里不用浪费精力思考要做什么,直接拉开抽屉找到任务就可以。

方法论 《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的层次分为四个: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根据推论,基础阅读在小学即完成,但是大部分人在成年之后用的还是基础阅读,如果想从书中获得很多的有用的信息,就要学会与作者“交流”,进行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自己做到主动阅读。自我要求的读者灵活运用书中讲述的做笔记的方法,将一本书吃透,才能不断提高理解力,阅读层次更高的书。

坚持 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学会了,更重要的是坚持实施。这样在进行最终阶段的主题阅读中才会形成读书广而精的阅读习惯。

就对艺术的影响与理解,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是当代艺术评论家很难望其项背的。就对阅读的艺术,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罕有匹敌的。它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固步自封的阅读法。平时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大神分享经验——如何能够一个月读完十位数的书量,现在看来这其实是当下人们适应互联网时代进化的技能,是每个人成长的生长剂。

读书无用论是强者对弱者最大的谎言,也是懒惰者惯用的借口。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更好的了解自己。当你已经知道自己的不足时,请记住书籍是无声的老师,是教会你自学的对象,为何不向它学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