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实践

图片发自App

第一阶:本篇作者通过分析阅读的3阶15规向读者详细讲解分析阅读的方法。本篇章作者的写作大纲如下:

图片发自App

第二阶:读书摘要

l  谈什么?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如何做到:书名,检视阅读法。这样就知道这怎么回事,如果我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理论性还是实用性问题。针对这本书是实用的问题:指导有自主阅读需求的读者如何去真正读懂一本书,以达到提升自己理解力的目的。

l  如何展开?

阅读是使用文字的技巧,使读者与作者达到沟通知识的目的。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而重要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以及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的独特的专门用语。有些是不常惯见,而有些是作者从日常用语中找字当作专门用语。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像玩拼图一样,不断试错,而你所拼起来部分越多,越容易找到还没拼的部分,而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已有一堆各就各位的字,一个就位的字就代表一个词义。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我们在第二阶段的目的就是诠释作者的意图,而第一阶段的目的是掌握结构大纲。主旨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作者他沟通的主要核心(主旨)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阅读的本质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暂停,慢慢阅读的不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应该是感到困扰的句子。不仅仅是意思的精确,还应能列举出自己的实例。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故规则七另外有一个公式:若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若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做法是:

首先,所用论述都包含一些声明 ,找接受的理由。

其次,区别两种不论述的不同之处。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事实证明共通概念,另一种是以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前是归纳法,后是演绎法。

再次,找出假设,证实和自明之理。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l  如何评论?

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这件事。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着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用自己的话来重述你的观点。而说“我不懂”,只能在你尽过最大努力之后,因为书而不是你自己的理由才能说这样的话。这里的“我不懂”表达的是我无法看懂是作者你没写清楚,让人无法看懂。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做为读者要明白,与作者的对话中,真正的好处是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赢在增进知识,而不是将对方打败,就不会争强好胜了。就象反对一样,读者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知识存在于可辩护的意见之中。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故理性论的辩论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点,人有理性也动物性,注意你带入的情绪。

第二点,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用同理心去阅读。

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可用以下概念向作者说明 :

规则十二:你的知识不足,

规则十三:你的知识有错误 ,

规则十四:你不合逻辑-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规则十五:你的分析不够完整。这是“我暂缓评论”的理由。

通过分析式阅读法,你应该弄明白这本书详细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若你能清晰地回答了以上这四个问题,你就是真正地将这本书相关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财富,你才是真正拥有了这本书。这就是分析式阅读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