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课堂的那些事儿

重温课堂的那些事儿

转眼间开学一个多月了,也开始思考怎么教好ps课程也是自己最担心的一门课程,从走向工作岗位以来还真的就没有教过ps,心里有些忐忑。因为总感觉这门可好难,上学的时候感觉难现在也是,因为这门不仅仅是一门操作的课程,更是一门审美的课程,纯技术的东西也许很多,但自我总感觉没有美感的我很难教好,所以心里总是不定油,幸好应该感谢信息组的伙伴已经走过一轮的教学资源,感谢霜和红梅悉心的引领,上了几节课,令个人思考的问题太多太多,大体可以是以下几点:

一、感觉这一个年级的孩子和我教过的前及各年级的孩子不大一样,总感觉上课比较沉闷,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表达意识欠缺,或许不只是我们一个学科,而是一种氛围,对孩子小组合作和表达的方式在初一年级时没有培养孩子课堂要求的习惯,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逐步的培养,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如何培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整个教学模式与教法没有突破原来的老模式,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素材的单一,及作业的千篇一律使学生厌烦,学生只要上课听讲就能作出老师演示的练习,惰性致使很多学生完全照搬范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体现孩子们对审美的能力的提升,也没有感觉到一节课带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是自己知识的匮乏和思考深度的不够,造成的这样的原因吧,其实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整天没日没夜的几乎接近黎明的事情所困扰,大脑限于混沌,别说是思考了,基本的休息都没了,愧疚呀。可怜了,我可爱的孩子们。

三、本身我们学校应该有的独特优势,也不知怎么总是感觉不到这班孩子的合作意识不强,上课是试探了好几次,多样的话语来向着去引领孩子以一个集体的思考为导向,但在脆弱的话语面前孩子们面如呆瓜,孩子只顾自己看着屏幕,当然有教学设计的元素掺杂在里面,还需要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自己向往的课堂,总是应该是除了基本的操作应该谈出审美的思考与自己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思考,但每次让推荐人去的时候也是教室里面最为安静的时候,摇头不能解决问题,更需要思考的如何让这帮娃娃们动起来,看来需要一番脑筋了。

五、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记得早在2016和2017年之间的时候,已经开始思考,知识点与育人点之间的关系,还耗费了一周的时间整理了知识点和育人点,那个时候的思考便是以后的课堂不但是德育渗透,更重要的应该放在育人上面,每节课是不是应该让孩子更多的思考,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赖在课堂中解决,而整个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不是应该是是孩子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孩子创造的过程。加入孩子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都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而我的现在还和15年前的自己基本一样,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惨啦,怎么是越思考越无知了呢?难道人到四十连大脑都要退化的话真的是太可怕了,更何况还差点没到四十,想哭了。

这些问题也许在每一门课都会存在,在成长的路上也许每个人都会有困惑,记得前几天和袁永波老师的沟通中,学会了一句话,人不睡觉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应该是思考的无眠。在青岛的浆糊般的头脑风暴却是给了自己一个思考的方向,但总感觉作为一名信息老师,真正的体现自己的价值,别管世界发展的再快,也要扎根于课堂,更要扎根于教材,因为每一个教材中设计环节的背后一定隐藏着编者的心血,因此摆在信息组伙伴们面前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我们集体智慧的思考:

1、小组合作与评价也许是撬开孩子思考的钥匙,是不是我们营改增从评价的思路上找找途径,当然需要大家的一致统一,需要我们的曼组长高屋建瓴的理论的支撑与思考,同时也需要我们霜组长的课堂常规的重新审视,从小组合作的具体要求与习惯的养成开始,规定好孩子回答问题的具体要求和基本的模式,当然在开始的时候也许会显得更加僵硬、呆板但总感觉比“安静”的课堂效果会好一些。

2、扎根与生活中寻找素材,可怜了我的伙伴们,都忙成了这个样子还谁能有时间?但我们要明白信息技术课程不再单单是授受知识、技术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也不再只是教给孩子多少技术,而是要协助孩子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当信息技术课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时,信息技术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让“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还原信息技术知识的生活本原,使信息技术内容贴近且融于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信息技术课堂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这样也许才会是课堂的育人功能来的相对自然一些,不至于讲公开课的时候“强”凑的牵强。

3、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新课程强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评价时努力做到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公正的评价,学会多角度多方法公正的评价自己,就像学会学习一样学会评价自己与他人。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甚至是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价。在以后平时的课堂中想着

今天上课不知自己懂了哪门子脑筋,居然顺口说处,个人出500元为优秀的小组买奖品,要是在一个学期中孩子真的改变了,也许值了吧,但钱从哪儿出呢?少抽支烟也会就会解决。

4、自己还是想坚持让孩子在课堂中让孩子多产生问题,在四年前思考的“质疑”式的模式,虽然那个时候有点演戏的成分,也许只能骗的了孩子的一时,但还是总想研究下去,需要曼组长多给“鬼点子”,是不是给我们找点理论的依据,需要霜组长和红梅老师的多思考,让课堂活跃一点点也许就是我们的突破,也为我们今后的录制精品课程积累点经验。

因为总感觉未来的课堂也好,未来的教育也好,课堂中总要引起更多孩子的参与思考,还是向往:课堂中所有的问题要来源与孩子,解决问题的人也是孩子,这一刻也许脑子不再是浆糊,但是有开始恨自己上学时的自己不好好学习,该用脑子的时候却一片空白,幸好我还是幸运的,周围有这么一群高学历会思考的人的引领,渴望成长不再停滞,思考不再无知,想法不再呆板,愿课堂别再那么死,孩子别再那么无聊。因为我们还是一个直接面向孩子生命成长的这个职业,我们个人也是生命的个体,有生命在活力就应该在,有人在便会有温情,有生活在,世界便会有温度。

依此献给想着不断成长的伙伴们,愿与诸君共勉。


王占钦于2018年10月21日深夜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温课堂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