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后悟出的“五重意义”

鲁迅先生曾经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史记》,司马迁自己也写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些说法并不为过。《史记》是一部具有悲情性的伟大作品,这一点古往今来的研究者都表示认同。

图片发自App

《史记》使人震撼感奋的能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中蕴含着悲剧精神提现在《史记》所记载的人物在承受悲剧命运打击时,所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气质和高贵超拔的品性。在我看来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东西,值得大家去学习和借鉴。

第一重 原则

《史记》中记载的大多数人物,都有其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所说的原则。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但为了坚持理想和信念,甘愿用自己的苦行去维护和传播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屈原愤怒投入汨罗江,用生命为自己所秉承的原则殉道;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为的也是他们所信奉的“义”;荆轲、专诸等刺客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其献身和牺牲的精神。

图片发自App

从本质上讲,他们都是有原则有立场的人。正因为建立了原则,人类才会获得超越一切,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第二重 客观

在《史记》中,很多人物身上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特点,那就是反思疑惑、不甘心、不情愿,不承认现实给自己所作出的定性的评价。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大多生活在一种困惑不解、怨天尤人的痛苦中,因此他对生活给予他们的苦难无法理解、不甘忍受,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局限性。

图片发自App

如白起、蒙恬、项羽、李广等人都把自己的命运归咎于天意,而不从自己的身上去查找原因,因为他们不能正视自己,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正是因为这样,才铸就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和不可逆转的命运。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把问题归咎于天意和他人,不能客观的面对自己,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要面对的问题。

第三重 不屈

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反抗命运和现实给予定性的局限,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实际中很多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如陈胜吴广所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他们叛逆精神的宣言;伍子胥则把自己的复仇烈焰,烧向了昏庸的君主;李广不甘心受皇亲国戚的威势压迫和排挤自刎而死,这些人都具有反叛精神和不屈之精神。

图片发自App

他们永远在逆境中奋进,处处暴露出他们与社会现实的极端的不调和,这表现出了这类人对自由、对不平凡人生的追求和渴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四重 隐忍

说到隐忍就不得不提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遭受了巨大的人格侮辱和身体的摧残之后,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坚持将父亲的遗愿和自己的志向秉承到了最后,写下了《史记》这部传世之作,这就是最大的隐忍。

图片发自App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忍耐一切的屈辱和不公,只为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同样作为西汉开国之君的刘邦,也通过隐忍才能一步一步逆转局面,最后消灭掉了好像不可战胜的项羽,成为天下之主。

第五重 不凡

但凡成就不凡功业的人,都有异于常人之处。透过《史记》我想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谋大事者不从于众,成伟业者不流于俗”。如果你一直用大众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你就很难做出真正的成绩。

图片发自App

真正的成功立业之人,必定有其不同的角度,这其中包含了他独特的视角和思维,依赖于他与众不同的格局和非凡的见识。人只有不断的磨砺自己、锻炼自己,不断的跌倒再爬起来,经过百般的磨难,才能超凡入圣达到世人所仰望的境界。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记》后悟出的“五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