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1、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一语道破货币的本质。
但不可以说自由就是货币,即使你拥有了丰富的金钱,但未必就是幸福和自由的。
到底是人际关系中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呢?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根本没有必要寻求认可。
2、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阿德勒严厉批评赏罚式的教育,赏罚式的教育方式会给人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做了恰当的事就能够得到表扬,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能够得到别人的表扬,那就不去做好事。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已都不为自已活出自已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已而活呢?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你不为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么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因为那样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已。
3、把自已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关于孩子学习这件事,阿德勒心理学会首先考虑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肯定就避免不掉冲突。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已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已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判断究竟是谁的课题,只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那么这种选择带来的后果是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父母总认为是为孩子好,事实上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已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事实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父母,正因为觉察到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父母真正要做的是,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已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随时准备给予帮助,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妄加干涉。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因为能够改变自已的只有自已。
4、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把孩子的课题看成自已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已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有时候越是关系紧密的家人,越是要有意识地去分离课题。
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而如何对待你的信任,就是对方的课题了。
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已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已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已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5、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关于自已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已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也不需要左右。
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那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自已的课题,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已而已,看到你的脸的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如果你正苦恼于人际关系,那么首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分清课题,不去干涉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已的课题。
6、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格尔迪奥斯绳结意为盘综错节的人际关系中的羁绊,已经无法用普通的方法解开了,必须要用全新的手段将其切断。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近,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太远也不可行,父母如果一味训斥孩子,心就会疏远。
如果认为课题分离是践踏对方的好意,这其实是受一种回报思想的束缚,不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已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已。
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反常识的这方面: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不寻求认可或者课题分离也都是反常识的理论。
7、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是选择别人的认可还是选择得不到认可的自由之路,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已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来的一种人生谎言。
8、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会有讨厌我们的人,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想要行使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已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获得自由,因此不要害怕被人讨厌。
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并不是你的课题。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已的人生,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已,更要关心自已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正如“不想被人讨厌”这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
把马带到水边,是否喝水是马的课题。
9、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已手里
当我们决定与发生过不愉快的人修复关系的时候,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已手中。如果能够理解课题分离就会发现,其实 一切的卡都掌握在自已手中。我们不是需要改变对方,我们要做的只是改变自已。
人际关系,事实上首先是与自已的关系。如果被认可欲求所束缚,那么“人际关系卡”就会永远掌握在他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