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知儒 麦叔工作室作者
01
2月15日,有网友在微博电影超话中,推荐1999年的老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认为这是值得一看的华语电影。
她说每次看到都超级感动。
这是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反映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的纪录片。
该片一经上映,轰动全国,还获得十项国际电影奖,包金鸡奖、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和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片中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保留了演员本身的名字。
女主角魏敏芝是一个年仅13岁的代课老师。她谨记高老师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执着留住班上的每一个孩子。
班上10岁的张慧科,因母亲生病无钱可治,只能辍学打工。她几经艰辛才把他给找了回来。
本色出演的魏敏芝,成功演绎了女主的倔强与淳朴,感动了无数人。
21年过去了,当年还是小女孩的魏敏芝也已长大成人,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关心并好奇她的现状。
她原是农村贫苦出身的普通女孩,因这部电影一夜成名,可谓幸运之极。
这样的高起点,给她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却也给她聚集来高度的关注,给她的生活带来许多难以适应的困扰与压力。
02
1985年,魏敏芝出生于河北省赤城县,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她有一个双胞胎妹妹魏聪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魏灵芝。
她的父亲跟人学过木匠活,农闲时会帮人打些木器家具,挣酬劳来补贴家用。
因为家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田地,所得有限,所以日子过得很拮据。在姐妹三个都上学后,生活更是捉襟见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们很早便开始帮妈妈分担家务。在放学后,砍柴喂猪做饭炒菜这样的活计都是每天的日常。
1998年的春天,她随妹妹出门,看到一座房子里挤满了人。她揣着好奇,拉起妹妹的手便往里钻。
当时,《一个都不能少》的剧组正在选角。
副导演郦红一眼便相中了人群中的魏聪芝,觉得这姑娘长得伶俐,便问她会不会唱歌跳舞。
魏聪芝有些害羞,红着脸躲到了姐姐的身后。
为了在妹妹面前表现出姐姐的勇敢,魏敏芝上前一步,大声道:“我会。”
郦红乐了,叫她表演一段看看。魏敏芝毫不怯场,当众唱起来《我的祖国是花园》,还加上了自己自编自导的舞蹈动作。
郦红眼前一亮,又问她敢不敢演电影。
那个时候,魏敏芝的世界就是被大山圈起的这一小方天地,她没看过电视,更不知道电影是什么。
可她想都没想就应道:“敢!”
就这样,魏敏芝成了几万候选演员中的一个。
《一个都不能少》寄托着张艺谋的厚望。当时的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迫需一部电影带他重登高峰。
此前,他与多年合作的女神巩俐分手,情场失意;拍摄的城市片《有话好好说》,毁誉参半;前往意大利导演歌剧《图兰朵》时,父亲抱憾去世,在合眼之前还对儿子的未来表露过担忧……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精神上,张艺谋都想来一场凤凰涅磐,继而展翅九天。
而这部《一个都不能少》,便是他在因缘际会中寻到的突破点的。
当魏敏芝被通知要去试镜时,学校里生起了波澜,家里也争论不断。
魏敏芝是班里的尖子生,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老师们担心这次候选会耽误她的学习,
候选的人那么多,魏敏芝不一定能被选上,倘若没挑中,功课又落了下来。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农家孩子,太过残酷了。
魏妈妈与老师的想法一致:不能去。
最后还是爸爸拍板了:“既然有这个机会,那就去试试吧。至于功课,到时让孩子少干点活,让当化学老师的姐姐帮忙辅导下。”
在候选中,魏敏芝闹过不少笑话,因为没见过电视机,她以为那是一个奇怪的木盒子,便带着好奇,咣咣咣地一顿敲。后面看到屏幕上蹦出各种画面,还吓了一跳。
也许是无知者无畏,魏敏芝没有见过镁光灯,更不认识摄像机。她在镜头前很自然,别人叫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
凭着这份自然,还有脸上特有的高原红,再加上那股天然的质朴感,魏敏芝很快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与另一位女孩子一起站到了张艺谋面前。
那个女孩子年龄比魏敏芝要大点,但她的戏好。
选哪一个更好呢?张艺谋一时难以决断。
最后还是郦红出了个点子:让俩人在镜头前当街大喊。
因为电影里的代课老师就是个胆子大的,嗓子也大,否则她看不住班里的孩子。
最终,魏敏芝胜出了。
那个女孩因为羞涩,迟迟不肯开口,而魏敏芝则毫无压力地喊了三次。
1999年9月7日,《一个都不能少》顺利上映,火遍全国,电影里质朴而倔强的魏老师迅速被人们记住,真实版的魏敏芝也饱受关注。
媒体开始把大量的镜头对年幼的魏敏芝。
在北京卫视的一个节目中,包括主持人在内的很多人都怜悯地问魏敏芝:
“你是第一次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吧?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见吧?”
“你吃过肯德基吗?”
“你吃过冰激淋吗?”
“你见过大楼吗?”
……
很多记者会举着话筒去追问魏敏芝的理想是什么。
在进剧组之前,郦红导演也问过这样的问题,魏敏芝回答说:“我想像姐姐一样,做一个山区老师。”
可是,在一次节目座谈中,主持人却反问她:“你为什么不做明星呢?”
虽然魏敏芝已经拍过一部电影,但她并不明白“明星”意味着什么。
主持人向她讲述做明星的种种好处,并对她说:“现在你也出名了,也是个小明星了。”
魏敏芝听后觉得做明星也不错,便应道:“好,那我长大后就做明星。”
一言结束,舆论大哗。很多报纸纷纷用醒目的标题来概括此事:农家女孩魏敏芝的理想是做明星。
一时间,众说纷纭,暗讽魏敏芝不自量力爱慕虚荣的人不在少数。
对此,张艺谋不止一次对媒体发出呼吁:“你们不要瞎捧乱炒作,别老是问她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她还是一个孩子。”
在此之前,魏敏芝的世界就跟“封闭的东栅子村一样大”,巍峨的大山给予她安静宁和,却也束缚了她的目光。
14岁的她所历甚少,未谙世事。突如其来的掌声与鲜花,忽然而至的追逐与吹捧,都会让她迷茫。
张艺谋语重心长地对魏敏芝说:
“你成功出演了一部电影,只能说你的人生多了一分不同的经历,这并不能改变你的命运,但是上学可以。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好好学习,这是很重要的事。”
张艺谋也曾对魏家人坦言,他觉得魏敏芝长得不漂亮,不适合进娱乐圈。
魏敏芝听从导演叔叔的话,拒绝了很多新戏的邀请,回到校园,安心读书。
03
魏敏芝的选择让众人震惊,其中便有石家庄精英中学的董事长翟志海。
翟志海出身于矿工之家,家境贫寒,在求学路上的饱受艰辛,也在人生途中的屡涉坎坷。
事业成功后,他格外关注寒门子弟的教育问题,并为此专门建立学校,组建教育集团。
他在学校里设立宏志班,专门招收那些家境贫困却学习成绩理想的学生。
经过一番考察,魏敏芝与魏聪芝都被招进了学校的宏志班。
因为魏敏芝的出色表现,也因为魏家人的善良朴实,翟志海还把魏父魏母以及魏灵芝都安排进学校工作。
初进这所重点民办中学,魏敏芝说话总是操着一口乡味浓郁的普通话,没少闹过笑话。
她从没因此生气或自卑,只是下苦功去练习普通话。
她亦未曾因电影成名而沾沾自喜,一直虚心学习,奋发向上。
这样的魏敏芝,很快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喜爱。
随后,魏敏芝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精英中学的高中部,依旧是学杂费全免。
那时,魏敏芝的普通话已经分外流利,她竞选了学校的广播员,并凭实力连任了三年的广播站站长。
在高考的备考阶段,魏敏芝几番思考,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她想当导演。
她想考北京电影学院。
那短短几个月的电影拍摄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她特别喜欢导演喊停。每次,当导演喊再来一次,那一刻她都会觉得特别兴奋,因为她觉得每一次的重复都是一次时间的凝固。
那股兴奋与喜欢藏在记忆里,虽历经时光洗涤,却未曾减弱半分。
没想到,她的想法,遭到了老师和家人的反对。
所有人都认为,这几年里,她都只是专攻文化课,从没学习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根本不可能考上。
可魏敏芝觉得,即使希望不大,但她应该去试一试。
父亲见她执意如此,便开口道;“那你去试试吧,也花不了几个钱。”
2004年2月,魏敏芝参加北影的艺考。
她通过了初试,觉得尚可;复试时,觉得希望渺茫;三试时,她死心了,只想赶紧收拾东西回家。
临走前,她抱着一丝侥幸跑去看榜,没有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想走时,却被早已知晓消息的记者围住了。
她赶紧挤出人群,连夜与姐姐坐车回石家庄。
她回到学校才知道,媒体就她的落选大肆评价:“魏敏芝本身缺少艺术天赋,不适合走艺术道路,没必要跑去尝试。”
网络上一片嘲讽声:不过靠一部电影本色出演成功罢了,还真以为自己是个天才了。
舆论愈演愈烈,刻薄声层出不穷,没有人去考虑:19岁的魏敏芝将要高考。
那段时间,庞大的压力让魏敏芝经常失眠。有两次实在撑不住,半夜爬起来,冒着大雨在操场上跑圈,失声痛哭。
这些彷徨,她在2005年的《鲁豫有约》上有过回忆。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就不能这样选择?为什么他们要说我不配有梦想?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
还好,得益于老师的开导,同学的陪伴,还有家人的安慰,魏敏芝没有沉沦下去,再一次向高考发起冲刺。
她常常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补习,在高考的前三个月,她用坏了三个手电筒。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2004年,她顺利考入了西安外国语学校西影影视传媒学院,成为一名编导系的学生。
这一年以及2005年,她两获得中国全国青年征文比赛大奖,后更成为中国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河北分会主席。
在学院里,她的才华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在2006年,她更是被学院的老师们力荐,为某家影视公司独立执导《母亲的心愿》。
同年8月,她考上夏威夷杨百翰大学的电视传媒专业,赴美留学深造。这一次,还是学费全免。
杨大有助学项目,一直在招收全世界贫困而学业优异的学生。
早在2004年,在一次杨百翰大学与西安外语大学的校际交流活动中,来自该校的陈尔岗教授接触到才大一的魏敏芝。
陈教授觉得她的条件符合本校的助学项目招收标准,可是她的英语实在太烂了,连最基本的问话都听不懂。
于是,两个人约定:如果两年后,魏敏芝的英语达标,陈尔岗教授就向杨百翰大学推荐她。
两年里,魏敏芝在学习与拍戏之余苦练英语,终于获得推荐,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招生考试,还获得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在杨百翰大学里,魏敏芝还担任学校合唱团的主持,以及学校巡回演出团的副导演,她还收获了她的爱情。
在2010年,魏敏芝再度应邀登上《鲁豫有约》。
与她同登节目台的,还有她那俊朗帅气的美籍华人丈夫刘锦辉,而台下则有她的公公婆婆,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她的同事,以及老师与同学。
在整个节目中,刘锦辉微侧身紧挨着妻子,左手与妻子的右手十指相扣,还用右手掌把妻子的右手稳稳地包裹着。
那姿态,似是护着这世上最珍贵的珠宝。
没有说话的时候,他便安静地听着妻子与鲁豫对话,微微笑着,或是温柔地凝视着妻子,或是低下头去看十指紧扣的双手。
当鲁豫问起众人对魏敏芝的印象时。
刘锦辉笑容满面,欣喜得像个炫耀手里糖果的小孩子。他用蹩脚的中文说:“她很厉害的,最漂亮了,她的微笑很迷人,我很爱她。”
公公曾是魏敏芝的老师,他对这个学生很满意,对她与儿子的结合更是欢喜满满。
婆婆说:“她心地很善良,脾气很好,她的眼睛里有那种光,她很爱我的儿子,跟我一样爱我的儿子,所以我很爱她。”
魏敏芝的专业导师,也是《奇迹的女儿》的导演,则很认真地说:“张艺谋是她的英雄,而魏敏芝则是我的英雄。”
万千的星光潋滟,不及你的扬唇一笑。在爱你的人的心中,你永远是最好的。
对于众人的肯定,魏敏芝忍不住数度微拭眼角。
她一直被媒体冠以“最土谋女郎”、“最丑谋女郎”的称号。即使在学业上屡获成功,但人们提起她,总是各种揶揄。
虽然她一再告诉自己:“这是别人的评价,任何人都有评价其他事物的权利,我只要做自己就好。”
可是内心深处,始终难逃黯然。
她对鲁豫颇带自嘲地说道:“以前,我以为没有人会喜欢我的。”
命运给予了她胜于常人的璀璨,却也加诸她异于常人的磨练。还好,她抓牢人生中的每一个机会,从不轻言放弃。
04
在这一年,她担任纪录片《奇迹的女儿》的制片助理与演员,而这部片主要讲述她的成长故事。
魏敏芝说,自己拍这部片子,一是怀旧,二是感恩,三是给更多的朋友一个启示:只要肯努力,人生就会有奇迹发生。
拍摄结束后,魏敏芝与张艺谋再度相见,那是在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分享会上。
张艺谋感慨地说:“我很多年没见魏敏芝了,你长大了,像故事一样,当年跟我拍电影时,你才14岁,现在则是坐在这里,给我一种恍若如梦的感觉。”
而魏敏芝则激动地对张艺谋表达了感激之情:
“拍摄《一个都不能少》的阅历改变了我的人生轨道,我才可能有机会读大学,出国深造,如果没有想这部电影,我可能会在家养猪、结婚、生孩子,做家庭妇女。”
如今,魏敏芝与丈夫已育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丈夫很支持她的导演事业。
而她一直秉承初心,拍摄的影视作品大多把镜头对准贫困家庭的孩子们。
她说:“我的命运被别人改变了,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改变别人命运的人。”
她的生命曾被别人照亮,所以她也想照亮别人,这样的魏敏芝值得拥有更多的美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