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宰相(三):李斯,把始皇扶上帝位、中国推入帝制的开国名相

李斯生平简介

文|达宾小酱

小酱首先想分享一下本人特别推崇的一篇文章,其实是一份奏折--《谏逐客书》「有兴趣的可以念出来试试,十分有气势」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谏逐客书

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一种感觉--惊艳!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学者,写出来的文章即使放到现代,也是能艳惊四座的上上之作。他就是李斯。

01 辞职拜师

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年轻时,他在郡里当郡吏,相当于现在市政府的公务员,但是那时的吏和官是严格区分的,吏再怎么厉害也当不了官,类似于现在的事业编。对于胸有大志的李斯,这样的命运是不能接受的。

稷下学宫论学图

没干多久,李斯就辞去小吏,到齐国稷下学宫(当时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牛逼的学校)求学,拜荀子为师。

提起荀子,许多人也许并不熟悉,他曾是与“亚圣”孟子一样的牛人,只是受他两位弟子影响(李斯和韩非),后世对他颇有诟病,但站在今天来看,他是真的冤枉,他的思想放在今天也是有市场的。那荀子主张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性恶论”和“隆礼重法”,简单说就是,人生来是偏向行恶的(与孟子的“性善论”正好相反),所以治理国家必须既要重视礼,也要重视法。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学成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

02 步步高升

吕不韦简介

可以说,李斯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刚到秦国,就被当时的丞相吕不韦赏识,收入麾下当了个客卿,还给他个官职--,我查了下,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但可以面见秦王,起码混个脸熟,还有评议国事的权利,类似后代的言官,是秦汉之际出仕的重要途径。

没过多久,他就当了长史,这是丞相属官,辅助丞相处理政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这个位置不得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秦国的国策。尤其是公元前237年,秦王下逐客令时,李斯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从而逐步成为秦王的股肱之臣。

深得秦王信任的李斯

得到秦王信任后,他又为他并六国谋划,李斯曾向嬴政详细地阐述了其对秦国扫六合的战略构想:“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一段话说得年轻的始皇帝心潮澎湃。后来,他又建议先攻取韩国,威慑诸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秦王都一一照办。

03 位极人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李斯升任廷尉,位列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负责全国案件,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兼最高检察院院长兼公安部部长。他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共同议定“皇帝”之号。不久又升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

秦始皇东巡登临处雕像

秦始皇还把公主们嫁给李斯的儿子,让李斯的女儿们嫁给皇子,可以说李氏家族位极人臣。

但是,物极必反,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假传圣旨,逼迫公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劝二世行“督责之术”,通过酷刑加强君权。后被赵高诬陷为谋反,因不堪刑罚之苦认罪,被腰斩于咸阳市,诛灭三族。

04 不世之功

李斯留给后世的印象褒贬不一,但站在大历史角度来看,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秦朝三公九卿制
秦朝设立的三十六郡

一、巩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后世诸多朝代基本上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良,但本质都没有突破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李斯是第一个把这项制度推向全国的,为后世的疆域划分奠定基础,如今许多省市划分仍然用的是秦朝的界线。

二、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李斯为巩固君权,提出统一全国文字,并以小篆为标准字体,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各国统一的文字加速了各地交流发展,极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统一度量衡,按照李斯的建议,秦始皇下令,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

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四、统一货币,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大。

秦朝修建的交通网

五、修路,现代人经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两千年前的李斯早有同感,秦统一后,他就上书建议,车同轨、修驰道。简单说,就是标准化生产马车,修建通往各地的马路。于是,秦朝以京师咸阳为中心,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华十大宰相(三):李斯,把始皇扶上帝位、中国推入帝制的开国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