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等级标准国内外的差别体现在哪里?

  虽然目前国内在农产品、水果的等级标准通过水果分级机分级之后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还很初级,更没有法律层面的监督机制,执行起来全靠经营者的良心。这与国外水果采摘后分级标准机制对比差距还是很大。比如同样是一个翠香猕猴桃,一级果的标准是100克,但有的电商卖的很多是80-90克的,也打着一级果的牌子。这在国内购买者只有自认倒霉;而在国外,这可能涉及商业欺诈的法律问题。

(一)项目指标少,单个标准内容覆盖范围窄

  我国的水果分级指标主要表现在对内在品质指标和对重金属、农药等指标的限定太少,而着重与感官指标。如,国外的龙眼分级标准不但根据果实的横径、重量、成熟度、损伤面积、污染物及病虫害等来分级,而且还包括包装、农药含量、卫生条件、标志或标签,而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12049-89《鲜龙眼购销》国家标准在龙眼的分级标准使用过程中,只涉及到外观方面,内容涵盖少,较为粗放。

(二)分级级别的规定不细

  在产品的分级规定方面,国外的果品一般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3个等级,还按产品的健全度、硬度、整洁度、大小、重量、色泽、形状、成熟度、杂志率、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程度等定出各等级的标准。而我国水果分级工作起步较晚,不少的产品标准中根本就没有分级的规定或尚在修改还为颁布,造成只有1个等级或产品只有合格不合格之分,没有质量高低和不同规格之分,这不能满足生产市场对不同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难适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三)水果分级的检测技术落后

  在实际交易操作中,我国水果分级一般只能检测外观。因为内在质量检测费时费工,难以做到对每批果、每箱果、每个果逐一检测,且内在质量一般采用破坏性检测方法,检验后水果便失去了商品价值,限制了相关检验的执行。而发达国家如日本在水果无损检验研究方面进展很快,桃的近红外线检验、柿的光学检验、西瓜的超声波分级检测已经投入使用。落后的水果分级检测技术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水果分级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四)水果分级的宣传与执行不力

  欧盟及各成员国对大多数农产品标准从制定开始就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注重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标准制定,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并且在制定实施水果产品标准时,将其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紧密结合,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此外,还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水果分级执行体系,良好操作规范,水果加工、水果销售、分级监控等体系,以确保水果采后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水果采后分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我国虽然在大力推行水果采后标准化工作,但更多关注无公害农产品和食品卫生安全,没有将水果采后分等分级纳入主要工作议程。

  与国际同行业十分齐全和规范的水果采后分级标准相比,我国原有的大部分水果采后标准已落后,部分水果采后标准已不再适应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急需修订。

文章来自:维奥达果蔬机械转载https://www.vioda.cn/hyzx/277.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果等级标准国内外的差别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