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是增加家长焦虑的罪魁祸首……

      不知从何时起,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街道,还是乡镇水泥道路旁,抑或是小区的楼道,阳台,都充斥着培训机构的招牌,是家长的焦虑催生了这些招牌的诞生,还是这些招牌的出现加剧了家长的焦虑。

      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句“我的孩子不过是钢琴过了10级,拉丁舞拿了几个全国大奖而已。我的小孩也只报了5个培训班而已。于是,一个又一个孩子失去了周末和假期时间,同时也没了快乐的童年记忆;各个周末和节假日,一批又一批的家长和孩子穿梭在各个培训机构,可以说是前仆后继。每次经过培训中心,看到孩子们的各种学习,我都会心里一紧,为孩子只报了两个兴趣班而感到愧疚和焦虑。

      由于市场的持续火爆和生源的快速增长,很多三无资质的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各种小区的居民楼内,突然多出好几间艺术培训中心;最近我去镇一级的小区探访,小区内的机构大都是无照经营,要不开在一楼的商铺,要不开在住宅楼内,大厅内一张拼在一起的大桌子,几张凳子,一到两个自称擅长书法、美术、围棋、舞蹈等等的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和偷听家长们之间的谈话,他们对孩子培训结果还是不满意的,孩子学了几个学期,学费花了好几千,但孩子进步不大,于是又换到其他机构继续体验学习!

      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镇一级的培训机构具备办学许可资质的凤毛菱角,能有营业执照的都算正规的机构了,他们的收费大都在100元/课,比起那些培训巨头的收费标准已经相当低了。

    对于生活在镇一级的居民们来说,生活的环境已经决定了他们能够拥有的资源,由于口袋的钱不是很充裕,交不起高昂的学费,从而导致高质量的培训机构的缺位。在这种全民都在上培训课的浪潮下,焦虑的家长们也只能选择将就附近的三无机构,一方面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也是家长们自我的降压和心灵的救赎吧!

      我也是一个生活中广州一个小镇上的家长,孩子今年七岁,这一两年也给孩子上了几个兴趣班,但进步并不明显;今年这个暑假,我停掉了她所有的兴趣培训班课程,并给她规划了假期:一、一次性能游50米;二、英语口语一定要多听多说,并把APP上课程录音上传并分享;三、数学作业盒子给开了几个付费模块,提升思维能力!

    经过近十天的训练,孩子的进步比较明显,譬如:游泳现在可一次性游30米以上,前期已经培训过三四期,也仅限于在1米以下的浅水中爬行2~3米;英语口语的学习在多次训练练习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绘本故事的磨耳朵和录音,更为关键的是她不再有抵触情绪且乐意自个完成。

      近十天近距离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做父母才真正是孩子的起跑线,我们为孩子付出精力与时间是否足够,我们给予孩子的陪伴与爱,是否真诚与用心。其实教育的核心不是要求我们的学历有多高,我们的生活有多丰富,而是要求我们父母身体力行,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反映在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才是孩子第一模仿的对象。

      一个整体追剧的妈妈,一个整天打牌的妈妈,一个整天玩游戏的爸爸,即使我们把她送到再好的培训机构,培养的也会是一个玩游戏、追剧、打牌的孩子,因为孩子们的周围不是带给她成长、学习和执着追求等正向的能量场。

      培训机构不是万能的,有积极的一面,也甚或充当着罪魁祸首的角色,我们对孩子的期盼和焦虑不应该寄希望于孩子的课后补习,而是应该先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和母亲,用我们的言行来引导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十二岁以前的生命历程提供必要且有能量的土壤。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训机构是增加家长焦虑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