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与文化审美

红楼梦里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荣国府修建大观园省亲。随着曹雪芹的笔触,政老爷足迹一路走来,一进门往北平坦笔直的大道,不言而喻那是迎接贵妃回家的大路,路的尽头便是正殿,偏殿等等。我们绕开这些方方正正的建筑不说,单看大路两边布满许多曲线,通过这些弯弯曲曲的小路,便可以让人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亭台楼阁,落英缤纷,芳草鲜美。

读红楼,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儒家和道家不同的建筑学。儒家建筑讲究规规矩矩君君臣臣,道家老庄思想向往解放,自由,随意。虽然同样是建筑,老庄思想的建筑能够把人带到自然当中去,看到一些山水花鸟鱼虫之后,那颗原本被世俗绑架,拘谨、疲惫、乏味的心灵得到治疗。单从建筑设计来看,园林只不过供人们观景而已,但是从人文角度去思考,它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救赎。

园林存在的价值就是让你能够从礼教,限制,繁琐中走出来,在游山观水中找回生命的本源,让身心回归自然,融为一体。让清风熨平满脑子的思绪,阳光打开尘封的心窗,洒遍身心每个角落,潺潺流水带走几许烦忧。

有这样开阔思想的人要追溯到明清时代,有在京城做官的人,或辞官或免官或退休回到家乡,他们就会去经营一片园林,这个园林常常会起名字叫“拙政园”等等,很明显官场失意,厌恶政治,他觉得政治就像一场噩梦不堪回首,回来以后寄情于山水,经营一片园林。这个时候他所建造的园林一定是打破礼教束缚的,不让他感觉又是一个人间的秩序,又走到方方正正父子君臣的境地,他会煞费苦心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设计一个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的这么一个空间,告诉自己不做官了,无官一身轻,过的更是另一番洒脱惬意。苏东坡有一句诗: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是这种心境的体现,提醒自己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晴天雨天,大自然这个天然的家园才是最让自己心旷神怡的所在。所谓的园林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礼教里面的人救出来,让他们回归到生命本真的样子。

游园是古典美学里非常重要的象征。也是红楼梦大观园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如果时光能同步,忽地便可看见那些穿着艳丽,一个个妩媚动人在园子里打闹取笑的身影,还有那个酣睡花丛的史湘云。从心里学来讲,笔直方正是现实世界,园林则可以引发人的潜意识。做人很累时,你去花园走走,就会觉得放松了许多。

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十六岁的杜丽娘,被父亲强迫天天在闺房读书,受诸多礼教束缚,一日偶然出来游园,感受春光灿烂,花儿竞相开放,美妙无比的春光,一下子觉得自己十六岁青春年华被荒废了,她被眼前的明媚景色萌发了潜意识的情感,为情所动,梦到和一个素不相识的男孩子谈情说爱。从这些故事中都可以看出园林确实是一个释放人压力和情感世界的地方。从古至今,我们的山水画,山水诗,园林建筑这么盛行和发达,皆源于园林可以治愈人的心理,现实生活中的烦闷愁苦都可以在园林中得到解脱。好多古典文化的风流韵事都在园林中发生。

如果红楼梦的大观园都遵从儒家思想,建成方方正正的殿宇高堂,庄严肃穆规规矩矩的去处,没有曲径通幽,没有蜿蜒盘旋,没有潇湘馆的翠,没有怡红院的艳,没有蘅芜苑的香,没有稻香春的纯,就没有元春省亲之后的不舍和让姐妹弟兄移居大观园的缘分。

读红楼不仅品的是故事的悲欢离合,世态人情,更多的是透过宝黛钗三人后面许许多多底层人士的生活,边缘化人士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之情景。红楼梦里面的学问博大精深,人文地理,人情世故,美食,建筑,绘画……生活中的事物应有尽有,它和清明上河图一样,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浓缩了的精华,让人置身其中恍若隔世,有种一朝入红楼,终生梦难醒之感。红楼是梦,里面却波澜壮阔呈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古往今来人们读来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或者他人的影子,所以说红楼不是梦,而是一面镜子,能够真实的照见芸芸众生本身。这便是红楼梦成为经典之作经久不衰的原因。

红楼梦里的园林是一个四季风景,它能让我们更有效的看到繁华到凋零的景象,以此思考它带给我们人生的实际意义。而所有的园林如果细细考究,都是一处文学的发源地,里面的匾额,对联,典故是我们一生研究的学问,它是集建筑师,美术家,文学家共同的结晶和杰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园林建筑与文化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