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心理学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工作or考研?看看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姐如何抉择?记得认真看喔,总有你可吸取的经验。
一、考研动机
作为跨专业考生,一战是2019考研,当时对本专业考研并无清晰的内部动机。谈不上兴趣,也没有执念,只觉得应该跟着人潮一起去尝试,结果当然是失败了。
后来我在自己的公主号里写当时的心情,大概是说:我们好像不愿意给自己多一点儿的时间,反倒一直在关注同龄人走了多远。就好像赶火车一样,在站台上都急着跑进标记着“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的火车,哪怕有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但这种困惑又终究比不过“不上去就只剩下自己”的恐惧。所以到头来,车上的人总会比滞留在站台上的人多。
知道考试成绩一定不理想,于是初试考完的第二天,我就和室友去拍了证件照,决心再也不要考研了。
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上市企业工作。万事开头难,崩溃是常态。尤其过年的时候正好赶上疫情,大家都在家办公,没有办法及时向同事请教的我一边在家里哭,一边对着表格研究。找工厂同事问,记笔记,打提前量,慢慢地我熬过了那样的瞬间,也渐渐地适应了工作的节奏。
回到公司以后,正好是年审的关键阶段,我经常抓着前辈问问题。后来有一天前辈说,比起机械地操作,愿意思考这些业务背后的原理很难得。我在这件事上受到了鼓励。就这样,我似乎在那段很难过的日子里找到了自己的长处。
我喜欢刨根问底,我认为我应该把这种特质迁移到自己更加感兴趣的领域上。于是尽管很多人劝我再等等,不要太冲动,我还是执拗地在年中离职了。有条不紊地交接了手头的工作以后,我开始回老家备考。
这份工作的缓冲与打磨让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勇气去做喜欢的事情。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无非是想强调,也想鼓励大家,真的不用害怕所谓的“掉队”,更不要随波逐流。考研动机很重要,要去尝试,去思考,去找自己擅长的地方。看清楚自己的想法以后,做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二、信息收集
如果除了动机和努力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我认为是: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增加学习的焦虑程度。一是找不到复习重点,二是不好
监控自己的复习进度。所以,我选择了报一个班,帮助自己减少跨考的迷茫感。但这个也要因人而异,我认为大家也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再丰富都需要去主动利用。我首先是从看报考分析视频开始的。印象里这是勤思B站官网账号中的一个视频,里面讲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提取一下,我当时是明确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确保跨考不用担心(依然有很多选择);
第二,初步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因为还没有开始系统地学习,所以先做
到对各个方向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
第三,学校筛选。先确定学硕还是专硕,再结合地区和学校难度做选择。我
选择学硕,是因为我有读博的想法,倒推出学硕(当然专硕也是可以读博的,没有这么绝对)。地区和难度方面,我想要读一所211院校,所以我瞄准了华中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
当时东师还没确定加入统考,所以我决定先按照312书单复习,同时也关注了书单和312相差不大的哈尔滨工程大学(211),也有留意非211但心理学也很不错的辽宁师范大学。
第四,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勤思会帮助学员及时地搜集有用的信息并
提醒,我也是从老师这里知晓了东师加入312统考的消息。
三、复习思路
1、政治
我的备考是从7月开始的,很多人都觉得7月学习政治还早。但当时我的感
受是:如果每天只做英语真题阅读以及专业课的学习,会有一点单调。我也请教了学姐,最后我决定每天学习部分政治的知识点来更换思路。以下是我的部分心得:
(1)马哲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什么例子体现了什么原理;二是掌握keywords的错误说法。关注这两点,后期对选择题的帮助很大;政经部分关注成对的概念和公式;科社可以花较少的时间来学习。
(2)史纲关注历史脉络,例如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各个阶级做了哪些努力,是否反帝,是否反封以及为什么。搞清楚前因后果,就不需要机械记忆。另外,整理土地和著作等线索。把史纲学好,会让后期毛中特的学习事半功倍。
(3)毛中特虽然内容多,但和时政的联系会更紧密。
(4)思修可以花较少的时间来学习。
当然,政治每一年都会结合时事有侧重的考点,要关注有经验的老师的动态。不要忽视政治这门科目。
2、英语
我一战时考的英语二,成绩还不错,这次英语一的目标定在70分,所以我腾出了部分英语的时间分给我不擅长的专业课。
最开始花了一些时间温习语法,后面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背单词(核心词汇+真题词汇)和做真题。Part A的阅读都要限时做,17min内一篇,对完答案后三步走:一,收集陌生的词汇和词组;二,分析文章逻辑和出题逻辑;三,积累知识背景。
复盘英语,我的作文不够理想,因为只对小作文做过精心的准备。所以大家在复习到后期的时候,要记得:除了阅读,作文也很重要。
3、专业课
学姐一对一的第一节课就是结合我的情况帮我制定了专业课的复习计划,这一点让我很安心,也让我能够随时查看自己的进度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还是那句话,信息要掌握得充分,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点之前完成什么任务,就不用焦虑复习时间够不够的问题。我的备考时间不算紧张,也不是十分宽裕,所以根据重难点以及科目有效地分配时间十分重要。
七本书有不同的侧重。普发教社偏文科,实统测偏理科。至于背诵,其实都需要背,只是模式稍有差别。以下是我复习时的一些心得:
普心要求全面,要求细节。作为跨考生,在一开始对知识框架不清楚的情况下读课本,我的记忆效果并不好,常常找不到重点。后来就求助了学姐,改变了策略。学姐帮助我针对性地做了梳理,然后我自己整理思维导图,再回看课本,就觉得有迹可循了。所以课本的确要看,但不是硬看。如果也有跨专业的同学和我有相同的困惑,可以尝试先建立框架感再读书的这个办法。
知识点里找到很美的句子
思维导图
发教要有耐心地梳理和背诵。背多了,才能改变这两门科目知识很琐碎的想法。
统计里的假设检验及方差分析和实验里的变量及实验设计可以一起学习,要注重理解记忆。 学统计时的畅快:
测量第一遍觉得不懂很正常。这几门科目如果有任何一门觉得看了听了和没看过没听过一样,不要害怕。重复,会有变化。
社心一直处在被忽略的位置,但今年统考就在论述题中考察了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不是有把社心中的归因理论和普心中的归因理论进行过整理,很可能我也要失分。所以,不要忽视某个科目。你忽视它,考试就会考它。
复盘专业课,我的客观题扣分太多,暴露出的问题就是小知识点后期的温习不够。错题还是要多看,最后背主观题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温习选择题的知识点。
今年统考312的命题比较灵活,可能有些原本被认为是客观题的知识点也出现在主观题中,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尽量复习得全面。知识点的理解也很重要,才能结合材料当中的例子进行论述
四、复试
我的初试成绩不理想,出分时我马上告诉了我的顾问老师。老师鼓励我在没出最终结果之前不要定论自己就进不了复试。所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不能放弃,保持清醒,坚持到最后。已经破釜沉舟了,不怕再多两天。更何况,未到终局,焉知生死。这句台词在后期给了我很多力量。
于是我开始两手准备,一边继续准备复试,一边找有过成功调剂经验的学姐咨询并积极搜集往年的调剂信息。勤思也会提供非常多的帮助,尤其清晰明了的调剂讲座,基本解决掉我所有的困惑。
最终我进了复试,也因为比较充裕的复试准备获得了很好的表现,帮助我摆脱了危险的境地。
因此,不管初试结果如何,只要过了国家线,都应该积极准备复试,积极查阅调剂信息,两者并不冲突。即使参与调剂,依然要经历调剂院校的复试。不要因为调剂系统的开通就在兵荒马乱里乱了阵脚。
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志愿复试的第二天下午五点,我突然接到调剂院校的复试通知,要求晚上八点面试。当时一志愿结果未出,我不敢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这次面试也比较顺利。结束以后我总结了一下心得:不管是一志愿还是调剂院校的复试,自我介绍、英语、专业课,尤其初试内容都依然要牢牢记在心里,随时输出。关于调剂,细心留意,机会总是有的,但如果有了机会却因为自己没好好准备而错过,一定会非常可惜。
五、结尾
考研并不是容易的事,也不仅仅是初试和复试两场考试。这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可能会失眠,可能会崩溃,感到得意的时候也可能有不好的结果,失意的时候也可能很快就有转机。总归是一点:冷静。虽然很难,也要努力做到。相信自己,不要轻易放弃!
考研人的故事那么多,我常常安慰自己我所感受到的压力在这个人群中比比皆是,就不觉得这件事有那么苦了。更何况,还是为了自己。
最后,这么长的故事,谢谢你看到这里,辛苦了。希望你可以从这里获得鼓励,要相信:火车不止一班,选好想要去的地方,上对车,一定能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