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旅,梦圆梦灭(2016)

——回忆2016甘青游

旅行归来,休整了两天,整理内务、补充睡眠,重要的是倒“温差”。第三天终于开始动笔,借此游记,回味祁连山脉的凉爽宜人、回味塞上江南的淅沥冷雨、回味瓜州甜香的瓜果。

此行甘青,堪称速度之游,6天的行程,掐头去尾也就四天吧,我们的足迹遍及西宁塔尔寺、祁连山脉、扁都口油菜花海、青海湖、张掖七彩丹霞、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每天睡觉时间不足5小时,这个让人疯掉了的行程是这样的:

D1:烟台——兰州。

飞行近3小时,下午六点多到达,乘4小时大巴抵达西宁,宾馆安顿好已经11点多了。凌晨两点左右,老先儿抵达目的地,聊到三点半,睡觉,刚睡着,外面鞭炮噼里啪啦,醒了再睡。

D2:塔尔寺——丹噶尔古城——青海湖

6点左右,从支离破碎的睡眠中醒来,用完早餐七点半出发,出发前总要先弄明白为啥半夜放鞭炮,保安大叔说是当地人结婚、生子、升学……只要有喜事就放,且想啥时候放就啥时候放。西北人,难道就是这么率性?!

今天驱车前往塔尔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说是为纪念藏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地方不大,一个多小时,就走遍了寺院各个角落,大小金瓦殿端的是金碧辉煌。

塔尔寺

挤挤挨挨的游人,让原本狭窄的过道更加成为一个个缝隙。各个殿内灯光昏暗,看不清壁画的内容,原本浑浊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酥油味儿,触目之处油污的布幔、布满灰尘的佛像、画框,让人有点窒息的感觉,只想赶快逃离。匆匆进去匆匆出来,原本不是佛教徒,来此只是看个热闹,佛祖应该可以原谅的,只是未能来得及欣赏佛教艺术三绝之壁画、堆绣和酥油花,有点遗憾吧。

殿外回廊,刻满经文的转经筒随处可见,游人络绎不绝抚筒而转,心中憧憬着未来的时来运转。

时来运转

寺院并没有传说中的宁静,只有景点特有的喧闹。也看不到踽踽而行的僧侣,所到之处,只有两位快速擦拭油灯的僧侣看来是在做与修行有关的事。其他僧侣,或在大殿门口、佛像座前一手攥着游客“捐”的香火钱,一手接过陆续递来的钞票,或是玩手机、聊微信,宽大的僧衣掩盖不了松垮的身形。殿外廊柱下依次排开的是“虔诚”的礼拜着,他们双手合十、双膝跪地、磕着长头,遇到第一拨的时候,确实有些感动,心想或许这些信徒真的是遇到了现实无法解决的难题,通过十万个跪拜,或是洗去罪孽,或是祈求所得。但遇到第二拨、第三拨……之后,看到他们的各种计数装备,拜拜停停的懒散,突然觉得这些信徒更像是群众演员呢?“嗡嘛呢呗咪吽”,佛祖应该不会怪我口无遮拦吧!只有僻静后院,这位孑然一身的老妇,看起来是那么虔诚。

虔诚老妇

既然寺院不是宁静的,作为游客的我,又是抱着看热闹的心境来的,自然也体会不到导游跟我们提到的“在这里,你会找到内心的安宁”。习惯性的多思多虑,只让我产生一种焦虑:佛教圣地,这般喧嚣,哪里还有净土;清修之人,如此拜金,何人才能免俗。

能找到内心安宁的,在我看来,只有如来八塔上悠闲散步的鸽子和塔前一对藏民老夫妇。这对老夫妇身着干净的藏袍,在塔前互相拍照,然后凑在一起,欣赏自己抑或是的作品,他们是那么的祥和、满足,我忍不住在背后偷拍了一下。


宁静
闲适
恬淡

中午驱车近1小时赶到湟源一个逼仄的小街用午膳,到达时已经过了饭点了,原本纳闷为何不就近用膳,想来一定是导游闹“猫腻”呢。早早吃完饭,跑出来闲逛,因为在车上偶尔会看到一些土墙和古式建筑的廊角屋檐,想来一定是我向往的所在。果然发现旁边一座不起眼的城楼,灰头土脸的傲然立着,正对城楼的一条街,全是琳琅满目的小摊贩,但是街边的土墙残垣、脚下磨得发亮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似乎昭示这里是有历史的。环视路口,终于发现一块大石头,刻着“丹噶尔”三个红字。赶紧问“度娘”,还真是,湟源县就是曾经的丹噶尔古城,只是曾经热闹非凡的“环海商都”“兵都”,如今没落成一座城楼、一条小街。这意外的发现,让短短的午餐时间也成了观光时间。

城楼
小街
石狮

饭后,驱车赶往青海湖,到达时,细雨蒙蒙,准备的一切防晒装备都不需要了。冲锋衣穿得严严实实仍有些冷,不是凉,是冷呃。进了景区,沐浴着小雨漫步在景观路,大约十分钟左右就看到了那一片“青色的海”,所以景观车是不必坐的。其实像我们这样海边长大的游客,乍看到这片“海”真的不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只是地处青藏高原,居然能这样一个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咸水湖,像我们的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着实让人惊叹;我们的大海似乎脾气有些捉摸不定,这片“海”则相对温和、宁静一些,如此而已。湖边的环境环境倒是真心不错,不像那次看到的呼伦贝尔湖边那一堆一堆的白色垃圾,这倒是极好的。

青海湖一角


青海湖
巨石

入住酒店,正为晚上是否挨冻犯愁,居然发现房间有暖气,且是热的,可以安睡了。

D3:祁连山——卓尔山——扁都口——张掖七彩丹霞

今天的车程很长,窗外的风景那是相当得美,两侧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峰顶一概能看到皑皑白雪,像是给山峰戴了一顶洁白的毡帽,纯净清爽。寡人打小地理就没及格过,途径之地也不知道具体是啥地界,因为高原反应头痛得紧也不愿意低头划拉百度地图,只一味地欣赏那满眼的天蓝云白、草绿水清、羊群与牦牛满坡皆是。偶尔见到一两座蒙古包或者帐篷屋,远远看去洁白的像是天上的云朵落了下来。

蓝天白云
依河而居

第一个目的地——祁连县卓尔山。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红色砂岩与郁郁葱葱的绿草地、黄灿灿的油菜花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山顶视野极为开阔,周围的山峰、峡谷、河流,祁连美景尽收眼底。

最为难得的是今天阳光灿烂,山顶休息时,一家回族人开的串摊很是诱人,撸一把正宗的青海羊肉串,也不算辜负这良辰美景。闲聊时问摊主为何不辞辛苦,在这么高的地界做生意,答曰“山下挣钱太少,还是山上挣得比较多”,倒也实在。

图腾
斑斓群山
雪山
金黄

继续前行,大巴车沿着蜿蜒的公路不断升高海拔,一直到达最高点,下车后,奇冷无比,高原反应越发明显,来不及欣赏风景,只是体会一下海拔4120的高冷。

至此,我们终于翻越了祁连山脉,下山的路,格外险峻,峡谷中奔腾不息的河流,没有考证是不是“倒淌河”。一路上,不时看到自驾游的车辆,不禁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豪气。在这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境地,真心希望人们在享受自然之余,不要用白色垃圾回报自然。

下山时,路过扁都口,景区门口,旅游大巴、私家座驾,密密麻麻,远远望去,黄的油菜花、绿的草原,也是鲜艳的美,我们只是稍作停留,并未进入景区,一路的风景,似乎也没什么遗憾。

盛开的油菜花
花之谷
河谷

傍晚,终于到达张掖的丹霞地质公园。说是傍晚,其实家乡已经是夜幕降临了,而这里的太阳,要9点左右才能真正落山。说是公园,其实是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置身其中,只能看到大大小小、层层叠叠、寸草不生的岩石,红色的、绿色、黄色的,所以这片风景也是传说中的“七彩丹霞”。景区内乘坐区间车到达建于峰顶的各个观景台,居高临下,才能真正欣赏七彩丹霞的奇与美,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七彩丹霞(一)
七彩丹霞(二)
七彩丹霞(三)
七彩丹霞(四)
七彩丹霞(五)
七彩丹霞(六)
七彩丹霞(七)
七彩丹霞(八)
七彩丹霞(九)
七彩丹霞(十)
七彩丹霞(十一)
七彩丹霞(十二)
七彩丹霞(十三)
七彩丹霞(十四)
七彩丹霞(十五)
七彩丹霞(十六)

据说《三枪拍案惊奇》在此拍摄,还看到了那座电影中出镜率颇高的院落。这座灰头土脸的小楼,让一片荒地有了些生动的景象。

三枪拍案惊奇

D4:莫高窟

5:30起床,一路向西,奔向敦煌。其实莫高窟才是我此行的重点,一直期待,因其佛教艺术的神秘,因其源于前秦止于元代的历史渊源,因其自晚清以来所蒙受的种种桀难。

车程依旧漫长,不过这一路再也看不到草原风光,而是茫茫戈壁,望不到头的干涩的土地,只有一种已经干枯的植物,一团一团蜷缩在沙土中,偶尔能看到高速路旁一小片庄稼地和并不茂盛的小树林,则必然会有那么三两座房屋藏在其中,不像我们这儿村庄一排排整齐的房子,而是石头砌成的有些破败的房屋,房顶也不似我们这种屋脊,而是近乎平顶,大多铺满不知什么草。想来是干旱少雨,房顶不必设计成斜坡排水状,房顶铺草大概有助于夏天隔热、冬天保温吧,猜测而已。原以为这种破败的房屋应该是弃屋,但房顶的太阳能,大概也能推测仍是有人居住吧。

远处仍可见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以及山顶的皑皑白雪,无端地想起七剑下天山。仰头看天,居然发现一道彩虹,好大的惊喜!

远山
彩虹

到达时已经是下午了,莫高窟已经算是蜚声海内外的成熟景区了,门口看不到半点有窟的痕迹,排了好长时间的队,坐了好长时间的摆渡车,才到达真正的莫高窟景区。这段路程不长,道路两旁尽是沙漠,且能看到一条干枯了很久的河道。

河道
石窟

莫高窟应该是有700多个窟,一般是佛教僧人、达官贵人、信徒家族在沙漠中的岩壁上凿建的,200元的门票据说只能看到8个窟,我们的票买的比较晚,只能订到100元的应急门票,一半的价钱,自然只能看一半的洞窟啦。

每个洞窟进得都很艰难,在酷热的沙漠气候中人挤人地排队等候,沿着隔离带鱼贯进入,讲解员站在高处,不是讲解洞窟,而是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不要停下来,跟上跟上”。来不及细看,但好不容进来了,实在不舍得马上走,找个角落呆一会儿,和历史近距离接触,壁画的内容来不及一一细看,其实历经沧桑,已经所剩无几了,稍微大一些的人像,头部基本都是缺失的,有的貌似是被拓走了,有的干脆就是整块铲走的,露出无奈的草坯;那些雕塑,或是整个被搬走只剩下底座,或者缺了头颈只剩个无头的身子,或者缺了手臂或腿脚,总之完好无损的不多;所幸硕大的卧佛仍在涅槃中,大概是实在无法搬动了。

透过遗留下来的壁画、雕塑,的确能完成思维上的穿越,想象完整时的辉煌和壮美。人物的表情、动作无不栩栩如生,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场景再现眼前,难怪张大千在此多年,只为揣摩、临摹。

莫高窟(一)
莫高窟(二)
莫高窟(三)
莫高窟(四)
莫高窟(五)
石碾

其实四个窟也好八个窟也罢,今天的莫高窟大概也只能以这番景象面对世人了。元代以后的逐渐冷落荒废,莫高窟差点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清朝设立敦煌县,莫高窟重现江湖,但真正的噩梦是从1900藏经洞被发现开始的。英国的、法国的、日本的、俄罗斯的探险家们几十两、几两银子甚至一番花言巧语,从守窟的王道士手中几乎搬走了藏经洞所有能找到、能搬走的文物。王道士是历史的罪人吗?应该不是吧,也许他得了这个差事,并没有人告诉他这些洞窟以及洞窟中的宝贝是价值连城的,否则他不会廉价出售;也许晚清国家的衰败和战乱,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或组织为他提供生活必须的给养,换几两银子仅仅是为了吃饱饭而已。于是,现在敦煌研究最专业的不是中国敦煌研究院,而是英国、法国、日本,最有价值的莫高窟不在敦煌、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而是被各国的国家博物馆或私人馆藏。

其余大大小小的洞窟,清一色的铝合金门锁着,看着一个个如此违和的物件,真心觉得:中国,确实没有敦煌的发言权;莫高窟,仅仅在地域上属于中国。

来到莫高窟,是圆了我的敦煌梦;游览过莫高窟,也灭了我的敦煌梦。欣赏,还是通过央视那部《敦煌》纪录片,通过日本人写的那部《敦煌》的小说,抑或是通过敦煌APP。旧地重游,想是不必了。

再见

回到敦煌市区,入住之后,寻了一处拉面,还不错。

晚上看了一场打着张艺谋大名的演出《敦煌盛典》,高科技的灯光、场景相当震撼,服装也很美,但剧情则是相当肤浅了。

敦煌盛曲

D5: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

今天要去鸣沙山,说是要骑早骆驼、看日出,又是5点多起床。

出发时风平浪静,十多分钟的车程到达鸣沙山景区,一下车,仿佛换了一个世界,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若是孙悟空在,一定会断喝:“哪来的妖风,八戒,快保护师父!”这股妖风一直就没停过,卷着细沙不停袭来。昏天暗地,日出是一定看不见了,能见度也就几十米吧。

原本打算能拍到一组静静的沙漠美图,现在看来是无望了,但是骆驼是一定要骑的,排队、等号,就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不到日出,索性也不急了。

好不容易骑上骆驼,真正感受了一下沙漠之旅,风实在太大,驼队未能上到山顶,在半山腰折回了。

沙漠中的风,是看得见的风。远处山脊上沙子开始舞动飘扬,瞬间变成一溜烟儿窜起来,这是起风了,紧接着这一溜细沙快速移动顺便携起另一股沙子最后不断汇集成漫天飞舞的沙子团队,这便是大风起兮沙飞扬了。这样的天气,也实在是难得,沙漠尤其是西北的沙漠本该如此粗犷豪放的;这样的天气,滑沙是不能玩儿了,谁敢跟沙漠较劲呢,还是留点遗憾吧;经历这样的大风,威海春天的大风简直太纤弱了。

风起
沙扬
树摇

下骆驼的地点,离月牙泉还有一段距离,绿洲只在书本上见过,这沙漠中的泉水,怎么也要亲眼所见。于是顶着肆虐的风沙,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地跋涉,终于来到湖边。难以想象,在沙漠中能有如此丰润的景致,碧绿的湖水微波荡漾,湖边茂盛的水草、树木,似乎在告诉游客,这里的泉水一直都是有生命的。见到了,心安了,风实在太大,湖边一座巨大的沙丘近在咫尺,那座塔楼不上也罢,早点离开这片不安分的沙丘,方为上策。

月牙泉
泉水荡漾

离开鸣沙山,每个人都感叹沙漠的脾气实在太古怪了。

带着鸣沙山的礼物,我们“风尘仆仆”继续赶路,傍晚到达嘉峪关。

作为景点,个人感觉嘉峪关要好过莫高窟,当然也可能是对莫高窟的期望值过高。与其铝合金窟门相比,嘉峪关城楼哪怕是一个垃圾箱,也做成古代行李箱的样子,虽然也是翻修过的建筑,但整体感、时代感非常一致。“天下第一雄关”,蔚为壮观,演武场、兵营、城楼,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有士兵出现。上得城楼,眺望关外,古战场的厮杀声似乎就在耳边。如此雄关,看似固若金汤,历史上却并不能总能坚不可摧,甚至全军覆没,丢关失地也是常有的。不知这“天下第一雄关”是如何被辱没了的。

嘉峪关
雄关漫漫
城墙
仿古建筑
古城墙

匆匆游完,向兰州方向接近,夜宿张掖。

D6:返程

今天的行程很轻松——赶下午的飞机。

张掖号称“塞上江南”,确实名不虚传,下了一夜的雨,早上仍在继续,雨中车速并不是太快,人也累了,窗外的风景也因熟悉而失去美感,基本上就是昏睡了。

中午路径武威,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凉州,曾经的政治、经济、军事重地,如今也不是很繁华的样子,普通的县城而已,倒是城市的地标——“马踏飞燕”,傲然记录这座城市的历史,这座六七十年代出土的铜奔马,据说还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马踏飞燕

仍然下雨,让人有一种在江南的错觉。赶到机场,时间刚刚好,返程飞机很准时,晚上9点多到达烟台机场。

一下飞机,一股久违的热浪袭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敦煌之旅,梦圆梦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