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师平时最关注的的就是教育学的理论,但是我发觉教育学的理论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非常的虚。这就导致两个难题:1、理论难以在现实中得到验证。因为很虚,所以对于真实教育场景中发生的现象到底应该对应理论中那种情况,并不是能容易说清楚的。所以就没有办法验证。2、理论很难超越经验。在教育领域,经验的作用其实远远大于理论,因为教育理论很虚,所以其实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是弃之不用,更多的是采取经验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经验只有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管用,万一变化就有可能出错。当然我要说明的是即使有了靠谱的教育学理论,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经验的获取难度更低。
所以我提出一种新视角看待教育,就是把它看作是一种产品。那么学校就是生产这种产品的厂房,而教师就是生产这种产品的工人。但是教师又有别于其他的产品工人,因为一般意义上的工人只负责制作产品,而不负责设计。但是教师这种职业其实是从设计到生产到产品检测一条龙的,这从教师的三个最重要的工作就可以看出,备课就是设计,上课就是生产,作业批改就是产品检测。这里我只是从知识教育的角度去阐释,其实教育还应该包括道德品质教育,但是因为笔者没有思考完整就暂时不考虑这方面的,以后一定会涉及这方面的。
每一个阶段都要投入相应的生产要素,但是这条生产链上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不止影响到这一点的要素投入变化,而且也会影响到链条上其他点的要素投入变化。但是我们先分别来看每个点所需要的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什么。
备课需要的是熟悉学生和熟悉教学内容,这很好理解,因为需要因材施教。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和教学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不过熟悉学生和熟悉教学内容很多时候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其实从广义上来看备课这件事其实是任何时候都在进行的,比如我在就在不上课的时候学习前沿的科学知识,就是为了在以后的课堂上讲授。当然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哪怕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过不同次数,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
作业批改需要的是作业设计和反思反馈,作业是检测教师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不用。比如体育,学生是否学会只要看能不能完成教学的动作就可以,还比如音乐,会不会只要唱两句就知道了。但是大多数的学科是需要作业来检测的。如果检测出来符合预期,在作业设计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那就说明前面的备课和上课没有问题。否则就需要分析原因为什么会不符合预期,找到原因调整生产链上的问题环节。其实真实的世界中生产都是这样的,工厂里也好,学校也罢。
上课需要的是课堂管理和课堂讲授,上课是最重要的生产阶段,因为这是不可以重复的。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孩子是在听课的状态,老师讲的话能够进入孩子的耳朵,而课堂讲授是保证孩子能够听懂,从逻辑上讲肯定是先听到,然后在听懂,所以教师需要先保证课堂纪律,然后再讲课堂效果。但是这两者之间也是有影响的,课堂纪律差必定导致讲授效果降低,不仅仅是那些不听的孩子没有听懂,而那些在听的孩子因为有人破坏课堂纪律导致听课效率下降。同样的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导致课堂讲授的效果不佳,就会导致有些学生听不懂,然后就开始不听,最后影响课堂纪律。这里的某些原因可能是身体原因,但是其实更多的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讲的不好自然没有孩子听。就算是成人在开会的时候,如果台上的讲演者讲的无趣估计也会拿出手机来玩吧。
所以在课堂上需要两方面的投入,1、维持课堂纪律。2、进行课程讲授。而且要同时进行,但是同时做两件事其实是会将这两件事的效率都降低的,所以其实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般是在整顿纪律的时候停止讲课,在讲课的时候只是留出一部分精力关注纪律。问题就在于这两种要素投入的多少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我们先来看两个极端例子。
一、公开课,公开课的时候,很多老师就很少维持课堂纪律,因为小孩子也知道公开课上要认真,后面有很多老师看着,所以学生会相对自觉,那么老师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课程的讲授。
二、一对一辅导,一对一辅导的时候也是一样,小孩子知道老师在关注他,所以就会比较认真,而这时的老师也就很少关注纪律,而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小孩子知道自己受到关注较多的时候就会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关于这一点我本学期的经历非常能说明这一点,因为这个学期某些特殊原因,我教的12个班,人数相差很大,最多的35人,最少19人,相差近一半。在这两个班上课感觉就是完全不同,35个的班级整顿纪律的次数就明显比19个的班次数多。这是因为19个班的那些学生知道人数少,所以相对每个学生受到的关注就多,那么学生就会相对的收敛自己的行为,因为不听课被发现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所以我得出结论,当学生受到关注变多时就会相对自觉,当受到关注变少时就会相对放纵。当然受到的关注的大小由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班主任就比课任老师更加能够掌控纪律,因为对孩子更加熟悉,知道那些需要盯着,那些可以少盯。这本质上是可以将注意力在同一个班级里面也进行不同的分配,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关注的情况下发生行为的改变,有的孩子极度自觉,不用看也能安静的听,有的孩子极度不自觉,不盯着就要搞破坏,但是这需要对班级里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不过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通过一些方法,将维持课堂纪律的投入尽可能降低,同时将进行课程讲授投入尽可能提高。因为两者的边际产出是不同的,课堂纪律弄得最好不过就是所有人都认真听讲。当所有人都已经认真听讲的情况下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对维持课堂纪律的投入,而事实上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听课,因为成本太高了,所以对维持课堂纪律的投入所得的边际产出是会很快下降的。但是对课程讲授投入所得的边际产出要很久才会下降,因为它不仅仅产出的是学生的成长,老师自身的成长也是产出,这种产出平时我们称之为教学经验。他有两种产出,所以边际产出下降会出现得比较慢。
下面就是根据我之前的理论来进行教学实践。这个学期有个重大的上课方式变化,就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打断,不做详细评价,等所有人都说完自己的回答后统一评价。这样就有两个好处,一、全部学生回答完时间很长,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为之后的点评做出足够的思考。这就是增加进行课程讲授投入。二、学生的注意力自动提高了,因为我在听学生回答的时候看着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知道自己正在被关注。但其实我并没有真的有太多的关注,更多的还是思考下面该如何反馈。这里说需要说明的一下,学生不需要真的受到关注才会自觉,只要是学生自己觉得被关注了就会自觉,所以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我只是装作关注的样子一样能使学生自觉。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善课堂纪律的思路。
最后我是根据我的理论想出的一些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就需要下个学期去验证了。
一、制作座位表,叫学生的回答时候和点名批评的能够将学生的名字叫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二、制定上课准则,以减少在课堂管理上的直接成本,而增加在课堂管理上的上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