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
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有12个博士头衔,是“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连俄罗斯总统普京都羡慕地说:“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 他是史蒂芬·柯维
史蒂芬·柯维经过几十年的观察发现,人类身上存在的坏习惯,成为阻碍成功的绊脚石。比如做事情总是消极被动、往往不定目标就行动,工作时分不清主次,遇到困难会选择妥协、争斗或逃避等等。
然而,那些高效能人士想的做的却很不一样。为了把高效能人士成功的共性密码向大众完全公开,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述普通人怎么利用好这七个习惯,变成高效能的人士,从而破译成功的密码。
此书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被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在全球更是因无数人从中受益,而成为大众信奉的培训经典。毫不夸张的讲,这是一本人生必读书。
有人可能会问,这是25年前的书,很多观点未必适合当下,还有学习的必要吗?
作者说“变化越彻底,挑战越严峻,这七个习惯对人们越重要。因为问题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要解决它们,就离不开这些普遍的、永恒的原则。”所以,这七个习惯如同自然运行的规律一样,是洞悉人生的智慧,没有保质期一说。
作者开门见山地介绍了高效能人士常使用的七个习惯。它们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以及不断更新。
在这里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并不是说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塑造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所有七个习惯必须全要具备,但这七个习惯确实是彼此联系互为影响的。
首先,是第一个重要习惯——“积极主动”,后面六个习惯都以“积极主动”为后盾,也就是说,没有积极主动,其他习惯便无从谈起。而说到“积极主动”,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呢?因为积极主动的反面——消极被动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往往表现为人们常说的等、靠、要,没有良好自律和内心驱动力的人,经常会被人性控制。
我们常听到“怀才不遇”这个词,我们不否认客观因素会对一个人的成功有一定的限制,但一个人的梦想最终无法实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养成了消极被动的习惯,把自己的天赋白白的浪费掉了。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消极等待,你就会受制于人,一旦受制于人,你的机会就不会来。
而高效能人士在面对困难或机遇时,却坚持“积极主动”。一旦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你就会从你做了事情后的影响出发,只不是一味地盯着自己的利益。
举个例子。我们都听说过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的故事,你有没有想过,盖茨这学上的好好的,为什么退学呢?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改变时代的大机会。
有一次他翻杂志的时候,发现个人电脑第一次成为杂志封面。盖茨嗅觉非常灵敏,认为个人电脑时代即将来临,扔下杂志就找同学组建了一个软件公司,专门为电脑公司编写程序。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盖茨太冲动了,丝毫没有考虑风险,什么风险呢?
总结起来,有两个:第一,这本杂志发行量可观,很多人会看到,也就是说盖茨有很多竞争者;第二,具有编写程序能力的人有很多,比如说学习电脑专业的大学生、工程师、研究者等等,数以万计的人都可以做。凭什么自己能成功呢?实际上,盖茨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么多,他不仅做了,而且从哈佛退学了,搬到这家电脑公司旁边,夜以继日地编写程序,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小目标,赚了第一桶金。有人会说,盖茨这是撞大运,但是运气再好,不争取也是不行的,盖茨身上体现的就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在作者看来,积极主动有个重要特征,就是主动承担责任,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而消极被动的人,天然就会推卸责任。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这两种不同习惯,带来后果完全不同,时间越长,差距越大。
那么,一个人如何化消极为积极呢?作者在书中说,“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都在于改变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影响途径,改变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在遇到困难或瓶颈时,高效能人士摈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从内而外的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消极地被选择。
对于习惯“消极被动”的人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始转变。
首先,改变个人的行为,做个更充实、更勤奋、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为什么领导喜欢拍马屁的人,而不喜欢整天抱怨的人?因为拍马屁的人对于领导交代的、甚至没有交代的事情,起码看似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无形中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合作者。
其次,不再说消极的话给自己负面暗示,比如“这事很难办”、“没预算,我也没办法”,而是尝试用积极主动的语言沟通,例如“我更愿意……”“我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用行动来战胜感觉,这样会让你感受到完全不同的自己。
第三,作出承诺,信守诺言。作者说,对自己对别人有所承诺,并且从不食言,是积极主动精神最崇高的表现,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真义。许诺与立志可以使我们掌握人生。有勇气许下诺言,即使是小事一桩,也能激发自尊。因为这表示我们有自制力,并有足够的勇气与实力来承担更多责任。
积极主动,它告诉我们,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对问题的看法。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作者建议用30天的时间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看看自己的生活是否会有改变。
高效能人士第二个好习惯,叫做“以终为始”,这是什么意思呢?
具体讲,“以终为始”就是把结果放到第一位,而不是过程。你要知道自己做事的目标是什么,从这个重点目标出发,你也许会很忙,也许效率不高,但你要牢记“以终为始”原则,牢记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会明白当务之急做什么,这样才会成为高效能的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第二个好习惯“以终为始”,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领导的原则。它有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它体现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对于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来讲,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都足以让这艘船触礁甚至沉默。所以,以终为始这个习惯能够帮助一个人从终极目标开始回溯,指导自己在行进中怎么样高效的工作,即使中间出现偏差,也能够及时调整。
第二,它决定了一个人做事情的心态。一旦养成了“以终为始”的习惯,每天你都会被梦想叫醒,目标作用于内心产生强大的自我驱动力,与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的人相比,心理与外在行动上都有天壤之别。
作者在书中提供“工作层面”和“人生层面”两个方法:
第一,在工作层面,行动之前先展望结果,也就是先画“图纸”再开始“施工”。
作者认为,所有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很显然,“图纸”就是在脑海里酝酿的结果,而按照“图纸”“施工”就是第二次创造。拿工作来讲,第一步你要考虑做正确的事,也就是设计准确的图纸,这样才有了清晰的目标,然后第二步才是决定怎样把事情做正确,这是施工的过程。
第二、在人生层面,拟定自己的使命宣言,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造物者。
有人说,生活是一本书,而你就是他的作者,也决定了它的情节和步骤。“以终为始”这个好习惯,能够让你不被干扰控制,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
具体来讲,拟定一份自己的使命宣言,主要包括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获得怎样的一份事业来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都知道刚刚过世的物理学家霍金,他是一个残疾人,不能说话,不能走路,但是却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他在与病痛艰难抗争中却始终不放弃对科学的探索,还能做出正常人都达不到的学术高度,靠的是什么,一定不是为自己,如果为自己,他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好了,那一定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使命感。所谓使命,不是今生赚了多少钱,享受了那么奢华的生活,而是我做好这件事,能为世界带来多少美好,贡献什么力量。一旦有了这份使命感,你会发现你不但有了方向,更有了希望与力量。
人为什么迷茫,没有动力,觉得苦难,根本上是内心没有方向指引。以终为始,想想你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脚下自然有一条清晰的路,想到每天的行动都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内心是否更加安定与喜悦呢。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头两个习惯,积极主动和以始为终。总结起来就是:
首先,关于积极主动,作者认为它是高效能人士其他优秀习惯的后盾,对于一个人能否成功具有基础的作用。积极主动的重要特征是,对自己具有责任感,它要求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积极主动还告诉我们,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想改变自己,先要改变对问题的看法。遇到困难时,像高效能人士那样,摈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从内而外的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其次,高效能人士的拥有的第二个好习惯“以终为始”,就是把结果放到第一位,而不是过程。你要知道自己做事的目标是什么,从这个重点目标出发,来调整自我的心态和做事的方向,因此它是一个自我领导的原则。养成“以终为始”的好习惯,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在工作层面,行动之前先展望结果,也就是先画“图纸”再开始“施工”。另一个是在人生层面,拟定自己的使命宣言,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造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