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与思维格局

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的观点,任何人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必须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

      另一位作家安德斯.艾里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是不是达到一万小时并不是成为专家的必要条件,而“刻意”训练才是。

    我不想在此讨论谁的观点更正确,我想,对于读者来说,知道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必须要不断克服自己的舒适区,经过无数次专注练习,这就够了。

线性成长

    一万小时定律或者刻意练习的结果,我们能够实现线性成长,我们能逐渐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比如你在一个组织里,从最基础的岗位开始做。只要你沉下心来,认真钻研你的业务,你一定可以逐步地上升,岗位、责任以及薪酬都会随着你用心程度不断上升。

      但一般来说,线性成长总会碰到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你所在平台的局限。一个普通职员,在能力确实不错、运气非常好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成为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但很显然这种可能性很小,而且之后再无上升空间。总之,这个平台给予你的上升速度、空间极限决定着你的天花板。

指数型成长

    指数型成长却不一样。

    你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提高进入此公司时的资格,在早期就进入到一个中上游的层次。比如,你可以通过培训、学历教育或者在其他公司的履历,获得此公司某个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甚至更高的职务。然后在此公司获得成长和提升,一旦感觉到要接近天花板时,再跳入一个更高的平台,去获取另一个公司的某个职级。

    这种借助平台力量的方式,可以实现更快的成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毕业的学生,那些好学校的学生进入了外资企业,而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进了阿里巴巴、腾讯这些草根企业。二十年过去了,一些好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的失业了,而那些当初难找到工作的学生都成了千万、亿万富翁。这个故事的版本带有调侃的色彩,但却反映了某种真实的现象。

    这是在借助平台的力量吗?算是吧,但那些学生刚入职时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平台吧。为什么差的平台变成了好的平台?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平台和趋势的力量可以让你实现指数型成长。

思维格局

    人和人真的不一样,同样的平台,同样的能力,但却可能天壤之别,原因在于——思维的格局不一样,思维格局决定了人最终能到达的层次。

    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固然必须有,但能力并不是唯一。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无法超越平台的优势,更无法超越趋势的力量。

      人的一生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机会,这个机会或者是平台崛起的机会,或者是趋势增长的机会,你得能找到它,并且识别它、驾驭它。

    趋势于我们普通人可能太遥远,普通人只能把握有限的东西,比如识别趋势的能力、和趋势同行的能力,以及跟上趋势之后成长的能力。

    就像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到的,想借小趋势的人,只能随时做好准备,把自己感知能力磨得税利无比,随时等待、捕捉小趋势信号传来。

    所以,纵然刻意练习只能让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只能收获线性成长,但你仍然需要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去不断提升你理解和识别趋势的能力,提升你对指数型成长的规划能力,提升你的思维格局,剩下的,就是等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与思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