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梦想

看《不如去闯》的末篇,突然感从中来,想起了我的妈妈。

四五岁的时候,我离开老家,到了S地。爸爸妈妈都在那边上班,又因为姑姑在S地中学当老师的缘故,我们住在一个教师家属院里。一个院子的叔叔阿姨后来成为了我的老师,他们的儿子女儿成了我的学长学姐。

当时妈妈在一家水泥厂里做水泥的分析化验工作。周末没人带我的时候,她会带我去她办公室,我看着她将一种透明液体滴入试管中,里面的透明物质瞬间变成红色,或者蓝色。我也看过她戴上手套将盛满液体的烧杯放到螺纹炉上加热,在水升温沸腾后液体开始变成绿色。我对这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喜欢将二氧化锰和盐酸混合后,滴到试纸上看变色过程。妈妈偶尔在一旁耐心给我讲其中原理,可那时的我太小了,对于化学反应并没有什么概念,听听也就完事儿。现在想来,我对化学的认知明明从6岁就开始了,高中化学却学得一塌糊涂,可真是不容易呢。

那时妈妈下午下班回家后,会迅速的做好晚饭,等我吃完便收拾好书包带我去爬学校后山。我们一口气爬上山顶,坐在石头上吹着凉凉晚风。妈妈会从小书包里拿出水杯和小零食,一边和我聊着天,一边放眼看夕阳慢慢下沉。那时的妈妈,眼睛里有星辰和大海,只是我太过年幼,读不懂。大约坐上半小时,妈妈就会牵着我慢慢走下山,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这是一项持续了两三年的饭后活动,我到现在都还能回忆起夜晚山顶的风以及妈妈眼里的光。

有些时候,妈妈会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约着在我们家里打麻将。每当那时,一下子没人管我了,我会表现得异常兴奋,爬上床摸摸这个女老师的耳环,拍拍那个老师的背,持续跳跃弄得床吱吱作响。在长大后的好多年里,叔叔阿姨们都会用“阿姨你的耳环好漂亮呀”这句话来哂笑我,爱美的天性确实在我的幼童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可是长大后却开始犯懒了。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搬迁了,我们家也随之搬去了新的地方。那时,学业开始慢慢变得重要起来,爸爸对我的唯一期盼便是每个期末能拿回来双百分的试卷。从小到大,我爸对我的要求挺大众的,使得所有他认为的好学生模样都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可是妈妈似乎不一样。

她会在每天晚上坐到我身边,一边打毛线一边监督我背下一首唐诗或宋词,不背完就不准我睡觉。但在我的记忆中,经常都是背着背着就睡了过去,妈妈也从没摇醒过我。开始的时候,我每次都是熟读之后强迫自己记住,事实证明如果没能理解诗中的含义,背出颔联是最难的。妈妈会跟我讲诗人作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绪,诗中的典故以及意境。事实证明,那些夜晚背过的唐诗,是刻骨铭心的,经久时日依然能脱口而出。

小时候觉得妈妈对我很严格,当然她在我面前也很自律,周末白天她是绝对不会出去打 牌的。守着我做作业,写日记,背字词句篇。每周六晚上是一周中最幸福的时光,妈妈会出去打麻将然后给我放个小假。我可以选择和小伙伴一起跳绳打游戏看电视,晚上九十点钟饿了的时候还可以去厨房胡乱操作一波,弄出一些又咸又淡的煎饼出来招待朋友,但必须在妈妈回来之前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直都觉得妈妈是个自命清高的人,也许她有好多愿望都没能实现。社会把许多人塑造成了普通人的样子,到后来即使有机会有时间也不愿再去折腾自己了,就这样甘于平庸的生活着,没什么不好。可我一直希望也在鼓励着妈妈完成她想要做的事,她每次都会目光躲闪说自己对生活没有太多的追求。可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一直都是书不离手。在那个手机还没有普及,读书看报也略显奢侈的年代,妈妈常常把一本书翻来覆去看好多遍,家里随处可见散开的中篇小说和读者。

于是我猜测妈妈以前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

生活的贫瘠没能给她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她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法自己去创造和拥有,为了我和这个家,她放弃了很多东西,一些珍藏在心底不被提及的东西。

突然有些语塞,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帮她实现这些不被提及的梦想。

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张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齐刘海,黑长直发一直垂坠到腰际,眼里带有一丝忧郁,端坐在溪水中间的小石头上。她是如此的文艺又美好。亲朋好友都说我和我妈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不否认,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确很像。

这样的妈妈,从27岁生下我到现在50多岁,岁月亲吻了她的脸庞。每隔一段时间不见她,就觉得她老去的速度甚至超越了我长大的速度。

生活带走了她的梦想,只为让我平安长大。可我一直想知道,妈妈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的梦想)